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认得几个字

2011-01-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认得几个字 去商家看看
认得几个字 去商家看看

 认得几个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08086974/9787208086975
·条形码:97872080869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 《认得几个字》是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继《聆听父亲》之后的温馨逗趣新作,由89篇独立的小短文构成的散文小品集。在文中,张大春以父亲的口吻与视角,在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们解说汉字。张大春用浅近和活泼的语言,在最为普通的生活情景中选取了89个孩子们所不熟悉的字,由浅入深,追根溯源,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作者简介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聆听父亲》简体版于2008年3月出版,成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8年十大图书”之首,并入选“2008年十大好书”、“30年30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读物”。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只要你翻开这本书,就会一直看下去。
                       ——阿城
编辑推荐 《认得几个字》你认得字吗?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阿城作序;《新京报》、《三联生活周刊》、《东方早报》、《外滩画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上海电视台《风言锋语》联合推荐。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目录
序 小学的体温
自序 你认得字吗?
01 恒河沙数
02 创造
03 赢
04 揍
05 卒
06 乖
07 公鸡缓臭屁
08 城狐社鼠
09 黑
10 对话筋斗云
11 幸福
12 命名
13 考
14 淘汰
15 喻
16 离
17 夔一足
18 值
19 做作
20 西
21 娃
22 翻案
23 不废话
24 哆唆
25 栎树父子
26 达人
27 留名
28 棋
29 帅
30 舆图
31 那个“我”
32 谵
33 信
34 最
35 秘密
36 罚
37 厌
38 选
39 编
40 璺
41 不言
42 祭
43 局
44 橘
45 让
46 詈
47 假
48 字
49 水
50 梦
51 怪
52 卡
53 宠
54 国
55 匚
56 买
57 吝
58 该
59 临
60 背
61 练
62 艺
63 遗
64 矩
65 刺
66 节
67 震
68 妥
69 喜
70 闹
71 悔
72 棹
73 牙
74 乱
75 疵
76 更
77 绪
78 讳
79 反
80 懒诗
81 剩
82 收
83 彝
84 遵
85 玉
86 戛
87 稚
88 策
89 哏
……
文摘 02 创造
  伟大的造物主是如何开始创造这个世界的?我现在相信,最合理的解释是从扭着腰肢和屁股开始的,扭着扭着,就创造了——
  我儿子张容和我念同一所小学,由于是天主教会创办的学校,很重视“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个议题。四十年来,学校对于世界创造的看法一点儿没变,我儿子把我小学上“道理课”的那一套搬回家来,为我复习了一遍。你知道的,太初有道云云,上帝工作了六天云云……
  我想转移话题,就说:“要不要认一两个字,比方说‘创’啦、‘造’啦的。”
  我是有备而来的:“创”这个字直到先秦时代,都还只有“创伤”、“伤害”之意。说到“创造”之意,都写成“刱”,或者是“剏”,像《战国策·秦策》里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为越王“垦草刱邑”者是。惟独在《孟子·梁惠王下》里有那么一句:“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看来与“首开”、“首作”之意略近,可是仔细查考,发觉古本的《孟子》也没有用这个“创”字,古本写的是“造业垂统”。
  至于“造”,比较早的用法也同创始的意义无关,无论在《周礼》、《孟子》或《礼记》里面,这个字都只有“到”、“去”、“达于某种境界”或者“成就”的意思,好容易可以在《书经·伊训》里找到一句“造攻自鸣条”,孔安国传解“造”为“始”(从鸣条这个地方起兵攻伐夏桀),除此之外,更无一言及于“世界的开始”。不过,我始终认为,从“创伤”或“到某处”这个意义流衍的过程应该让孩子们体会得更清楚。
  然而,张容和他还在同校念幼儿园的妹妹关心的不是字,而是“在最早最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张容认为科学家对于宇宙起始的解释(那个著名的“大霹雳”论述)丝毫没有办法说明他所关心的“起源问题”。我顺水推舟说:“科学家大概也不能说明大霹雳之前宇宙的存在状况罢?那么我们就不讨论这个问题,来讨论讨论字怎么写好了。”
  “字没有用啊,字不能解决问题啊!”他说。
  “好吧,那你说,到底是谁解决了创造世界的问题呢?是科学的解释比较合理,还是宗教的解释比较合理?”
  “如果有那样一个大爆炸的话,总该有人去点火吧?”张容说,“我认为还是上帝点的火。”
  我转向妹妹张宜,近乎求助地希望她能对写字多一点兴趣。
  “上帝在创造人类以前,总应该先创造他自己吧?”妹妹比画着捏陶土的姿势说,“如果他没有创造自己,他怎么创造人呢?”
  听她这样说,我直觉想到她这是从陶艺课捏制小动物而得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