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

2011-01-0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 去商家看看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 去商家看看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页码:26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534931/9787807534938
·条形码:97878075349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内容简介:从战争文化的角度来说,战争可以说是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战争的起源、发展、结束及其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冲突的存在,国家的权益、民族的仇恨、政治的需要、经济的利益、和平的目的以及种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恨都成为了冲突的条件或借口,于是,一个国家使用全部国力进行抵抗或侵略;于是,一群群的人拿起武器投入殊死的对抗或杀戮。战争可以说是冲突的战略实施。这是一个战略的时代,更是一个执行的时代。战略为先,执行制胜。更重要的理念,就是将每一个理念贯彻执行。战争离不开军事,战争和军事总是如影随形。战争不仅需要力量,需要计划,还需要指导和完成战争的思想和策略。
媒体推荐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陈澹然
古之善战者,无幸胜而有常功。计必胜而后战,是胜不可以幸得也;度有功而后动,是功可以常期也。
  ——《何博士备论》
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冀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赫拉克
全部战争艺术就在于善于待机而动。进攻的行动应符合所赋予的目的。
  ——若米尼
编辑推荐 《战争:冲突的战略与军事的哲学》:
战争是一种文化,酿就了多少人间悲剧;战争文化源远流长,是永不凋谢的劲枝奇葩;战争是一种文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战争是一种精神,人的智勇、事的成败、火的热烈、水的柔情,尽在其中。
综观战争发展的历史,剖析军事冲突的轨迹,探索战略执行的方法,汲取制胜之道的精华。
国之大事:战争的经度与纬度。战略类型:“八面玲珑”与“十面埋伏”。智库:战略思维与军事哲学范本。兵道至上:较量与交锋的利器。为将之道:统帅的智慧与艺术。用兵方略:战略为先,执行制胜。战争博弈:思维游戏与策略选择。关键点与转折点:改变历史的时刻。幕前幕后:战争中的阳谋与阴谋。永久和平:执着的理想。
目录
第1章 国之大事:战争的经度与纬度
内在动力——“势”与“利”
性格特征——“斗”与“争”
双刃剑——“厉”与“害”
终极结局——“生”与“死”

第2章 战略类型:“八面玲珑”与“十面埋伏”
布局:大战略与小战略
攻防:矛与盾
贵在行动:务实与远见
控势:谋与断
安全第一:威慑与牵制

第3章 智库:战略思维与军事哲学范本
谋士:战略家与战争的艺术家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与《战争论》
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法与战术的现代新形式
“论剑”: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评议

第4章 兵道至上:较量与交锋的利器
速战速决:闪电战
看谁笑到最后:持久战
大规模杀伤:战争史上的军团战
制人而不制于人:兵种对决

第5章 为将之道:统帅的智慧与艺术
尚武:内功之源
智勇:两条腿走路
演讲:催生士气的妙方
禁忌:红灯不可闯

第6章 用兵方略:战略为先,执行制胜
“救火高手”:格奥尔基·朱可夫的用兵法则
进攻、进攻、再进攻:巴顿的进攻哲学
阴阳互变:《三十六计》中的制胜之道

第7章 战争博弈:思维游戏与策略选择
棋道:棋子与棋盘
兵不厌诈:信息不对称
攻心之上:软实力
当局者迷:代号不等于胜利

第8章 关键点与转折点:改变历史的时刻
最后一战: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历史上最长的一天:诺曼底登陆
最后一颗子弹:希特勒的绝望
最后90分钟:麦克阿瑟的告别演说《老兵不死》

第9章 幕前幕后:战争中的阳谋与阴谋
谈判:桌面上的游戏
情报:间谍之间的暗战
刺客:“终极职业者”
美女:牺牲品与装饰品

第10章 永久和平:执着的理想
硝烟迷雾:战争的三种色彩
冲突:鲜血的流淌
和平:理想主义者的贡献
呐喊:为了和平的愿望
后记
……
序言 战争,一个永恒的话题,蕴涵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吕氏春秋·荡兵》中记载:“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翻开古今中外的战争史,就会发现战争文化是人类政治、经济、历史等发展的缩影。几千年来,上万次的战争,让无数的人为之着迷,虽百死而犹未悔,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战争时时能折射出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之光,具有无穷的魅力。
战争是一种文化,酿造了多少人间悲剧;战争文化源远流长,是永不凋谢的劲枝奇葩;战争是一种文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战争是一种精神,人的智勇、事的胜败、火的热烈、水的柔情,尽在其中。战争与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美学、音乐、技术、天文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其独特的风骚,渗透在人类可触及的每一个领域。
不可避免的战争,引领着人类的尚武精神,催生出人类智慧的结晶。智慧之花,分开数朵;智慧基因,不断传承;智慧果实,光耀人间。
文摘 插图:


第1章 国之大事:战争的经度与纬度
内在动力——“势”与“利”
1945年8月6日,美国的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代号为“Boy”(男孩)的原子弹,实施了人类首次核轰炸;8月9日,美国将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投到长崎,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危局,促使日本政府无条件地举起了投降的双手。
在此前的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所在地——珍珠港,此举破坏了美日之间的均势,促使一直袖手旁观的美国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行列,并一步步引发了美国的原子弹轰炸战略。
日军率先发难,打破平衡,造成对美军的压制之势;美军被迫应对,利用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了对日军的歼灭之势,促使日军放弃了垂死挣扎式的反抗。日军的“势”不在了,美军的“势”起来了,“利”随之而来。“势”转化成了“利”,“利”又增强了“势”,“势”“利”往复,造就了今日世界的“第一强国”。
权力,权力就是让别人服从的一种力量。它是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力量,与人内心中的欲望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诱人的利器。谁有了这把利器,谁就有了比较优势,就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
财富,财富通常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好处。有人为了财富,可以发动战争,可以涂炭生灵,可以不计一切后果。
“势”、“利”、权力、财富四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与战争这个破坏力最强的“朋友”在某个时刻达成了一致,于是就出现了人类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近15000次战争,人类不打仗的历史竟然只有300多年。
人类与生俱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可以说十分“喜欢”战争,十分热衷于战争营造的“势”、“利”氛围,十分满足于战争为人类抑制不住的权力、财富欲望而提供的最好的实现途径,并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开创了许许多多的里程碑。
距今4600多年前,黄帝与蚩尤在今河北省涿县进行了一场大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战争。
公元前1285年,古埃及人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迭石大战是西方文明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
公元前492年,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希腊、波斯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
……
后记 人生的舞台就是战场。虽然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到真正的枪林弹雨中,体验一下生死考验,但是,你随时有可能重现战争历史中的惊人相像的一幕。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都有可能用到军事哲学中的某种理论。理论是相通的,就看你如何领会并应用了。
战略布局乃人生之大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人不能在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上做好宏观上的把握,便谈不上实施微观层面的决策。正所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兵法百言·谋》中说得好:“自古明君贤将,谋之于未战之先也,岂专谋敌求胜哉,亦冀保民而康国耳。”保卫国家、安定民众,谋略先行,克敌制胜只是最为浅显的追求。一个人的心灵家园应为最重要的阵地,守住家园,并耀眼四周,必须有全局战略意识。
古今中外,军事家、兵法家、谋略家如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智慧犹如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宝库,有心人适当取用,受益终生;无心人,擦肩而过,并不知道错过了宝地,而仍有萦绕于心的种种烦恼。用兵布阵,运筹帷幄,尽在掌握之中,才能活得潇洒、泰然。不懂兵法,就不会处世为人,就会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迷失自我。
大战之中,战术指导要对路。对弈双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发招,我接招,量力而为,并讲究技巧。我可以出奇制胜,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其软肋;我可以速战速决,也可以持久相持;我可以兵团作战,也可以用小股敌人牵制敌人;我可以使用优势兵种,也可以比例协调。战术对路,以柔克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尽在道理当中。战术不对,该赢的赢不了,不该输的输了,留下了古今多少惋惜、叹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