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染料化学 |
 |
|
 |
染料化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6458179/9787506458177
·条形码:97875064581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染料化学》对染料、颜料的基本概念,染料的命名和分类,各种染料的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各种染料发色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学结构与其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另外还介绍了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禁用染料及其代用染料以及天然染料、功能染料等相关内容。《染料化学》可作为高等职业、中等职业染整技术专业教材,印染企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印染企业及染料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染料化学》在编写及审阅过程中,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染整分会的夏建明主任、郑光洪教授等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苏州大学程万里教授详细评阅了整个书稿,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使这一教材更加趋于完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染料概述
一、染料的基本概念
二、染料的历史沿革
三、染料品种多样性的原因
第二节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
一、染料的分类
二、染料的命名
三、染料索引
第三节 染料的质量指标
一、染料的染色牢度
二、商品染料的质量指标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二章 染料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
一、光的概念
二、关于物体颜色的概念
第二节 染料的发色理论
一、早期发色理论
二、近代发色理论
第三节 染料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一、共轭双键系统与染料颜色的关系
二、染料分子的同平面性对颜色的影响
三、共轭双键系统上极性基团对染料颜色的影响
第四节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一、溶剂性质的影响
二、染料浓度的影响
三、温度的影响
四、pH值的影响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三章 直接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直接染料的类型
一、一般直接染料
二、直接耐晒染料
三、直接铜盐染料
四、直接重氮染料
第三节 直接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与颜色
二、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与直接性
三、直接染料的分子结构与耐光牢度
第四节 直接染料的发展
一、直接混纺染料
二、直接交联染料(反应型直接染料)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四章 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及酸性含媒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酸性染料的结构类型
一、偶氮酸性染料
二、蒽醌酸性染料
三、三芳甲烷及咕吨酸性染料
第三节 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与颜色
二、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匀染性能
三、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与湿处理牢度
四、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与耐光性能
第四节 酸性媒染染料和酸性含媒染料
一、酸性媒染染料
二、酸性含媒染料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色酚
一、色酚的分类
二、色酚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色基与色盐
一、色基
二、色盐
第四节 不溶性偶氮染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分子结构与颜色
二、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分子结构与牢度
第五节 稳定不溶性偶氮染料
一、快色素
二、快胺素和中性素
三、快磺素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六章 活性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性能
一、活性染料的结构
二、活性基团
三、染料母体
四、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
第三节 活性染料与纤维的染色机理
一、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机理
二、影响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机理
第四节 活性染料的发展
一、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的发展
二、蛋白质纤维用活性染料的发展
三、合成纤维及混纺纤维用活性染料的发展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七章 还原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还原染料的结构类型
一、靛族染料
二、稠环酮类染料
第三节 还原染料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隐色体的分子结构与颜色
二、隐色体的分子结构与溶解度
三、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副反应
四、还原染料的结构与直接性
五、还原染料的结构与光敏脆损性
第四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八章 硫化染料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硫化染料的结构及主要类型
一、硫化染料的结构
二、硫化染料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硫化染料的性质
一、硫化染料的染色过程
二、硫化染料的还原溶解
三、硫化染料隐色体的直接性
四、硫化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五、硫化染料染色后织物的性质
六、硫化染料的鉴别
第四节 缩聚染料
一、缩聚染料概述
二、缩聚染料的结构
复习指导
思考题
第九章 阳离子染料
第一节 引言
一、概述
……
第十章 分散染料
第十一章 天然染料
第十二章 颜料
第十三章 荧光增白剂
第十四章 禁用染料及其代用
第十五章 功能染料
参考文献
……
序言 《染料化学》是按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专业教材。该教材是根据染整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由编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吸取有关院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集体完成的。本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吸收了原有教材的优点,并更加注重实用性。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由太原理工大学昝会云执笔;第二章、第八至第十章由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郑向红执笔;第三、第四、第六章由苏州经贸职业学院周家伟执笔;第五、第七、第十二至第十四章由河南工程学院孟春丽执笔;第十一章由辽东学院路艳华执笔;第十五章由沙洲工学院张峰执笔。本书由路艳华和张峰统稿。
本书在编写及审阅过程中,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染整分会的夏建明主任、郑光洪教授等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苏州大学程万里教授详细评阅了整个书稿,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使这一教材更加趋于完善。同时,辽东学院李成琴教授、林杰老师,苏州大学的林红老师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帮助。此外,书中还参考了其他教材的内容及一些现有的资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染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又带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探索性,同时限于编者学识水平和经验,本书在反映这些新成果时可能会有所疏漏及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一、染料的基本概念
跨人新世纪,人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色彩鲜艳、图案美丽的纺织品,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塑料制品,印制精美、光彩夺目的各色广告单和画报等,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这里有一种有色的物质——着色剂功不可没,将它施加于另一无色物质(如纤维、塑料、纸张)上,人们就拥有了多彩的世界。
着色剂可分为染料(dyestuff)和颜料(pigment)两种。所谓染料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染成鲜艳而坚牢颜色的有色有机物质。染料可以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或者可以转变成液态而染色,或者经后处理成为分散状态而被应用。往往某种染料仅能使某些纤维染色,而另一些纤维则不能。也有些可溶性的染料,转变成不溶于水的色淀沉积在纤维内部。另有一些染料,是用中间体直接在纤维上生成的。颜料是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经适当处理后能黏附在物体表面而着色。颜料对哪种纤维都可以着色,但是因其只在表面,故不耐磨。
染料与颜料的主要区别在于:染料可以溶解于水或分散于染色介质(如水)中,并可扩散到纤维的内部,与纤维以某种结合力相结合,作为纺织纤维染色之用;而颜料不溶于水,主要用于制造油墨或涂料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是否溶于水来区别染料和颜料,其局限性已可见一斑。
染料与颜料的共同点在于:具有深浓的颜色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以方便的方法,使被染物体着色;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
染料主要用于纤维和织物的染色,如棉、麻、毛、丝、毛皮和皮革以及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维纶、腈纶等。此外,亦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塑料、油脂、油墨、墨水、照相材料、印刷、造纸、食品、医药等方面。染料在医药方面作为细胞的染色物质,近年来还应用于阐明蛋白质结构、探索酶的活性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颜料则主要用于油墨、涂料、橡胶、塑料、搪瓷和文具用品等。颜料在纺织品印花和染色中的使用已不容忽视,因此,本书将对有机颜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做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