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华尔街风景现场观察:世界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 |
 |
|
 |
华尔街风景现场观察:世界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951498/9787504951496
·条形码:97875049514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华尔街风景现场观察:世界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作者在华尔街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清晰地概括了从次贷风暴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这场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全球性、衍生性和实体性特征,并把金融危机的爆发归纳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兴起和破灭、次贷资产膨胀、金融衍生产品过度扩张、金融监管缺失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缺陷等众多因素在特定时间段内综合作用的结果。
编辑推荐 《华尔街风景现场观察:世界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倾听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命运交响风”,动荡、失衡、告别、回归、变革,从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一线感受风云变幻。
目录 引言华尔街风暴与变革:全球金融新格局
第一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的五大特征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业进入新“冰河纪”,系统性金融危机大爆发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陷入停滞
二、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业被迫缩减规模
三、商业票据市场几近停滞
四、银行惜贷加剧信用紧缩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全球性特征
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金融市场传染的作用机理
二、国际金融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直接损失估计
三、全球股票市场进入同步下跌期
四、新兴市场震荡再现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衍生性特征
一、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链
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快速扩张
三、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价格放大效应
第四节 世纪性金融危机是一场“自我实现”的信心危机
一、美国金融动荡中出现严重的信心危机
二、世纪性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具有危机传染和信心崩溃的共性
三、金融危机的自我实现的理论分析
四、“预期的自我实现”与世纪性金融危机
五、行为金融理论对世纪性金融危机传染的解释
第五节 世纪性金融危机具有实体性特征
一、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
二、美国金融动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三、美国企业利润下降影响其新增投资
四、金融动荡影响消费者支出
五、全球金融动荡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减速
第二章 多米诺冲击波横扫全球金融机构
第一节 致命风暴袭击美国金融机构
一、次贷风暴之“风起青萍”:抵押贷款机构相继破产
二、次贷风暴之“缘泰山之阿”:贝尔斯登(BearSteams)退出历史舞台
三、次贷风暴之“舞于松柏之下”:“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变
四、次贷风暴之“飘忽溯滂”:美林易主
五、次贷风暴之“激扬嫖怒”:AIG之沦陷
六、次贷风暴之“耾骇雷声”:雷曼兄弟破产
七、次贷风暴之“回穴错迕”:华盛顿互助银行(WAMU)的接管与收购
八、次贷风暴之“蹶石伐木”:美联银行(WachoviaCorp.)争夺战
九、次贷风暴之“梢杀林莽”: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脸求生
第二节 金融风暴席卷德国和法国
一、德国银行业遭受次贷危机打击
二、次贷危机冲击法国银行业
第三节 金融风暴登陆英伦
一、汇丰控股遭受损失
二、北岩银行挤提风潮
三、英国注资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
第四节 金融风暴冲击瑞士银行业
一、次贷危机促使瑞士银行调整经营战略
二、瑞士信贷银行经受次贷危机的考验
第五节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注资计划
一、挽救富通集团(Fortis)
二、注资荷兰国际集团(InternationaleNederlandenGroep)
三、救助比利时联合银行
第六节 冰岛国家破产危机
一、三大银行相继国有化
二、冰岛货币危机深化
三、冰岛股票市场暴跌
第三章 全球金融危机管理措施及其政策效果
第一节 全球货币政策同步逆转
一、美国率先降息
二、欧盟及欧洲各国下调利率
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陆续降息
四、日本中央银行降息
五、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同步调整金融市场指标利率
六、全球性货币政策转向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二节 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
一、美国监管当局挑战极限,连续多次巨额注资
二、欧洲中央银行由增加注资转向无限度满足市场资金需求
三、日本应对流动性短缺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频繁注资金融市场
五、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国际货币互换共同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
六、注入流动性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节 全球金融机构救援行动
一、美国救赎华尔街
二、英国拯救银行业
三、欧洲其他国家的金融救援行动
四、新兴市场金融救援措施
五、各国金融机构救助措施效果评估
第四节 刺激经济一揽子方案
一、美国7000亿美元拯救经济计划
二、欧盟经济刺激计划
三、英国财政政策新趋势
四、法国创立战略投资基金
五、其他国家经济刺激措施
第五节 国际金融组织的危机管理措施
一、世界银行的金融危机管理措施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危机管理及援助措施
三、国际金融组织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其改革前景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业的变革
第一节 金融危机重塑国际银行业版图
一、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银行业出现剧烈的结构性变化
二、美国银行业集中度上升
三、银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下降
四、美国银行业增资扩股
五、金融危机导致欧洲银行业实力变化
六、欧洲银行业面临扩大资本规模的压力
七、日本银行业发行新股,增加资本
第二节 美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趋势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历程
二、花旗集团及摩根大通银行的组织架构分析
三、美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共性特征
四、美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美国商业银行业收入结构的演变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收入总量的演变历程
二、美国商业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律
三、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演变的决定因素
四、美国银行业收入结构演变的规律
第五章 金融危机与银行业并购
第一节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国际银行业并购
一、摩根大通先后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助银行
二、美国银行连续发起三宗收购案
三、巴克莱银行、野村控股集团等收购雷曼兄弟的资产
四、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
五、美国银行业并购特征分析
六、欧洲银行业收购
第二节 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历史考察
一、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历史考察
二、中小型银行的并购活动分析
三、美国银行业并购呈现多重因素驱动的特征
四、美国银行业并购前景
五、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启示
第三节 从2000年的国际并购看国际资本的结构
一、2000年的国际并购特征及发展趋势
二、国际并购的数量结构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特征
三、国际并购融资特征与国际资本流动的产品及市场结构
四、国际并购交易方式的演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五、国际并购的国别构成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域结构
……
第六章 金融危机与国际银行业监督的变革
第七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市场结构
第八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与美元汇率及其国际货币地位
第九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十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现代国际金融发展史既是一部金融危机的演变史,也是一部银行业变革的编年史。任何一场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意外事件,全球金融体系的兴衰同样有其内在的规律。尽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成为历史,但是,对其发生、发展的演进历程进行追溯和剖析,仍然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高度掌握其运动机理,吸取经验和教训,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旷日持久,循环往复,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作用程度逐步加深。2008年9月中旬,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等突发事件为标志,金融动荡扩展到全球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转化为百年不遇的系统性国际金融危机,并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美国、欧洲及日本相继陷入经济衰退,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受阻,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 深入分析这场世纪性金融危机,探索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及教训,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和金融学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假说,全球经济失衡、国际金融市场失灵、宏观政策失误、金融监管缺失、银行业道德风险、投资者“动物精神”甚至阴谋论等等,不一而足。
《华尔街风暴现场观察——世纪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各位读者见面的。本书作者在华尔街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清晰地概括了从次贷风暴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这场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全球性、衍生性和实体性特征,并把金融危机的爆发归纳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兴起和破灭、次贷资产膨胀、金融衍生产品过度扩张、金融监管缺失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缺陷等众多因素在特定时间段内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世纪性金融危机的五大特征
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经营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破产,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循环往复,渐人高潮。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9月7 13,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大政府资助的房地产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Fannie Mae),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FreddieMac),9月15 13,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当天,美国最大的零售银行美国银行以每股29美元、合计约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林集团,同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Inc.MG)陷入流动性危机。
上述事件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强烈震撼,并在国际金融界掀起滔天巨浪。以此为标志,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悄然进入严峻的全面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网节目中称:美国目前陷入“世纪仅有”①的金融危机。同时,“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逆向反馈循环(Adverse Feedback Loop)初露端倪。随后,美国金融危机跨越国界,向欧洲、澳洲及其他新兴市场陕速传播,引发严重的全球金融动荡。
至此,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世纪性国际金融危机,并表现出新的鲜明特征。
后记 值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周年之际,《华尔街风暴现场观察一世纪性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新格局》一书终于与读者朋友见面了。
回顾自2008年10月以来的写作历程,百味杂陈,诸多感慨。研究一场快速演变着的金融危机,试图在动荡不定、纷繁多变的市场动态中抓住潜在的规律,犹如牧人捕捉脱缰的野马,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突发事件,冲击已然成形的观点和看法。这场金融风暴不断冲击着日常工作和生活,保持专业研究者足够的冷静和客观需要莫大的定力,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处于波涛深处的孤独和恐惧是我此生难忘的体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研究写作则是一个难上加难的挑战。多少个夜晚人去楼空,孤灯清影。不远处,雷曼兄弟大厦幕墙已由原来的动感十足的“惊涛拍岸”悄然转变为巴克莱银行静止不变的蓝色“雄鹰”,“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感慨油然而生。但是,作为一个金融研究工作者,能够近距离、实地观察、剖析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发展,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市场信息和动态滚滚而来,大量的第一手素材不断激发着我的研究兴趣。而过去五年来对于美国经济和金融业的观察心得和十余年的国际金融研究积累,则使我能够不断深化对于这场金融危机的认识,从全球金融格局的高度,把握危机发展的整体脉络,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本专著。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特别感谢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中国银行纽约分行黎晓静总经理给了我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的陈寿朋教授、鄂云龙教授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对我的教诲会使我受益一生。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的博士生导师吴念鲁教授多次与我进行电话讨论,鼓励我尽快完成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刘鸿儒老师、赵海宽老师、秦池江老师,以及已故的甘培根老师和我的硕士生导师陶湘教授,都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深深怀念陶老师,他引领我进入国际金融研究的大门,并对我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国际金融研究界前辈们笔耕不辍、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