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命与责任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道、生命与责任 |
 |
|
 |
道、生命与责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2630946/9787542630940
·条形码:97875426309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道、生命与责任》中的十四篇文章,是作者在十多年中陆续写出的,它们大都发表过,现在按内容加以整理成一册,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作者关于宗教和伦理的观点。道存在于文化中,存在于人的生活中。在文化中,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道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编辑推荐 《道、生命与责任》阐述了:
道、生命和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道,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责任。
领悟了道,就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有了责任心。
目录 道、圣言与生命
第一章 《圣经》的中文翻译和“道”在中文语境中的展开
第二章 “神人之际”和“天人之际”——比较《圣经》诠释和《易经》诠释的主导思想
第三章 生态与拯救:解读《圣经·创世记》的环境伦理意义
人性、理性与启示
第四章 基督教和儒家思想传统中的人性问题再思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新教的启示观及其引发的问题
宗教对话与交往理性
第六章 多元论、包容论和排他论:当代基督教关于宗教对话的不同立场
第七章 寻求自然的认知能力与启示真理的结合——回应托伦斯的“宗教的学术研究和真理的问题”
第八章 寻求各文化间的对话——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跨越希望的门槛》
第九章 哈贝马斯和拉辛格论理性与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生态、生存与责任
第十章 为子孙万代生存的责任——评汉斯·约纳斯的生态伦理学
第十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选民”和“弃民”
第十二章 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
宗教教育与宗教管理
第十三章 复旦大学宗教学教学探索
第十四章 宗教的市场向面与超越向面
……
序言 道、生命和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道,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责任。领悟了道,就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道离我们很远,又很近。道似乎仅仅存在于遥远的“天国”,似乎仅仅存在于我们感知不到的超越者中间。基督教正统神学强调上帝与人的绝对距离。但如果耶稣不道成肉身,圣子不成为人中的一员,圣言(道)不在人间流通,上帝的拯救就不可能。因此,离我们绝对远的道又通过一种辩证的关系与我们绝对地近。中国儒家讲道内在于世界;人的本心与道是相通的;良知就是本体,良知是真实呈现的。但为什么大部分人通常认识不到本心呢?为什么良知不常呈现呢?一方面坚持人皆有恻隐之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世人皆为利禄奔波。真可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那个就在世间和就在我们心中的道似乎又离我们无限远。
基督教的道路是“超越而内在”,儒家的道路是“内在而超越”。看起来这两条道路南辕北辙,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超越,为了道德教化。人是具有超越能力的生物体。人作为生物体具有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本来无所谓善或恶。
文摘 以往的基督教神学家在解读“智慧果”的含义时,大多没有注意到知识(技术)的这种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他们简单地把夏娃和亚当吃智慧果的行为理解为不服从上帝的禁令,得罪了上帝,所以受惩罚。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上帝不让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的原因。他们的解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上帝心胸狭窄,把知识占为已有,生怕人具备与自己一样的本领。其实,上帝作为一个全知全能者,是决不会在意人掌握多少的知识。上帝从一开始就预见到知识的这种双重后果,所以不想让人在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吃“智慧果”的条件时去吃“智慧果”。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有本领打开潘多拉魔盒,但没有本领把从潘多拉魔盒中释放的“魔力”收回来。四、原罪:以知识和技术为私谋利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神学家主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吃智慧果而犯了原罪。当问到为什么人类始祖不服从上帝的吩咐时,他们回答:因为人高傲,人希望像上帝一样有智慧。能知道善恶;蛇的引诱仅仅是外因,人希望自己成为上帝才是内因,这是导致人犯原罪的内在驱动力。当问到原罪的后果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原罪的工价乃是死。人本来是永生的,因为人犯了原罪。与上帝失和,所以被剥夺了永生。我觉得对“原罪”的这种解释有一些与《创世记》的文本不切合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人为什么犯原罪。新柏拉图主义的神学家主张,因为人希望像上帝一样有智慧,能知道善恶。其证据是蛇引诱夏娃时说的一段话:“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3:5)对此我们可以追问:人像上帝一样眼睛明亮,能知道善恶,这有什么不好呢?新柏拉图主义者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对上帝的不敬,这是人僭越了自己有限者的身份。但是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人作为一个有限者,以绝对完善的无限者上帝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潜能,增进自己的知识,实现完善,这有什么不好呢?而且,《圣经》并不一概反对人像上帝一样以及人的成全。《创世记》中有关人的一个重要隐喻是“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创1:27)。耶稣登山宝训的一个重要教导是:“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蛇的引诱的真正要害在于:人将通过知道善恶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换句话说,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不利。这与上帝知道善恶完全不同。上帝知道善恶是为全人类、全世界谋利益。上帝是大全,上帝的目的和利益与全世界、全人类融为一体。而人是自私的,人人为自己,以自己的个体为中心。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