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 |
 |
|
 |
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4463817/9787504463814
·条形码:97875044638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财经书系
内容简介 《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深入剖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揭秘了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种种黑幕,反映了放任金融市场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了改善国际金融体系的对策良方,同时呈现了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关于美国金融风暴,已有不少名家之作,但他们大多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主要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种种盲点和隐藏在贪婪背后的种种内幕。
编辑推荐 《美国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根源,揭秘美国金融危机的真相。
目录 第1章 谁引爆了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怪兽出自谁手
自由主义经济的缺陷
金融外部监管的滞后
贪婪与华尔街金融危机
房产政策不当的恶果
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品
次贷危机“青睐”美国
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一甬胀
美元贬值导致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
忽略风险管理的代价
雷曼破产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
第2章 CDS保证金——潘多拉的盒子
CDS保证金
CDS保证金的盛衰
达摩克利斯之剑
重监管还是重自由
CDS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
另一个隐藏的危机:CDS
第3章 华尔街霸权的结束
美国金融霸权的历史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倒塌
美元霸权的覆灭
美国金融霸权将被颠覆
华尔街金融霸权时代的消失
美国金融霸权的破灭
华尔街神话的终结
第4章 全球救市举措盘点
国有化的救市措施
注资:最有力的行动
颇富争议的降息政策
改变金融监管措施
第5章 华尔街监管之罪
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
杠杆模式的过度使用
投行治理模式的缺陷
监管机构警钟长鸣
第6章 美国金融风暴的幕后元凶
元凶一: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条件
元凶二:贪婪的华尔街
元凶三:失职的信用评级机构
元凶四:监管机构无效的监管
元凶五: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缺陷
第7章 是难关,也是契机
金融危机将美国拖向衰退深渊
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新能源秩序
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并购机会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机遇
第8章 格林斯潘难辞其咎
格林斯潘走下神坛
格林斯潘政策演变成为“金融海啸”
金融危机是格林斯潘时代遗留下的产物
格林斯潘的遗憾
格林斯潘的辩解
第9章 压垮全球金融市场的六根稻草
放弃雷曼兄弟
救助计划的一波三折
不合理的会计制度
投资者信心的彻底丧失
降级的次贷债券
次级债风波直接引爆金融危机
第10章 华尔街五宗罪
第一宗罪:过度“自信”导致大祸
第二宗罪:过度发放和吸收次级贷款
第三宗罪:全球对美国财富的羡慕
第四宗罪:监管部门的懈怠
第五宗罪:投资者对评级机构过于爱慕
第11章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金融政策的意义
激增的对冲基金
汇率制度及其影响
固定汇率的另一面
资本控制,一个有效的金融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与过
第12章 现代金融体系制造的祸根
金融海啸的实质:世界金融体系出现危机
现代金融业:向未来索取利润并折现的行业
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美国金融体系的危机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第13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
危机背后的实质
美元的危机和美国的危机
追踪美国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
超前消费: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过度超前消费模式被颠覆
美国救市的闹剧
第14章 华尔街给我们的警示
由华尔街得到的警示
金融安全:金融创新需要注意的首要因素
切忌“虚拟经济”泡沫化
避免“举债消费”的噩梦
驱除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货币霸权
金融危机下的东亚对策
华尔街抄底启示录
严冬下的中国经济突围之路
抄底华尔街的具体问题
第15章 金融危机的通胀因素
通货紧缩的诡计
通货膨胀何以成为美国政府的隐秘伙伴
通货膨胀何以能够被掩盖
通货膨胀的实质
第16章 华尔街金融危机中落马的CEO
美林CEO斯坦·奥尼尔退休
花旗CEO普林斯被迫辞职
贝尔斯登CEO詹姆斯·凯恩离职
美联银行CEO汤普森提前退休
雷曼兄弟CEO福尔德落马
房利美CEO丹尼尔·马德被辞
房地美CEO理查德·赛伦被辞
第17章 金融风暴下的重灾国家
冰岛:第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
乌克兰:千亿美元外债压顶
韩国:再次遭遇金融危机
匈牙利:或成下一个冰岛
巴基斯坦:金融危机阴云笼罩
日本: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欧盟大国:关系受到金融危机搅动
第18章:麦道夫的“庞氏骗局”
解读“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终极进化——麦道夫骗局
大骗子麦道夫
麦道夫骗局:华尔街的耳光
麦道夫骗局解密:传说中的“内部消息”
华尔街:麦道夫的另一个受害者
警惕“庞氏骗局”,牢记七招防忽悠
附录一: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
附录二:由石油引发的经济危机
附录三: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附录四: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
……
序言 当金融危机由华尔街扩散到全球之后,长期以来隐藏在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表象之下的各种潜在因素便浮出了水面。在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之下,国际各界纷纷展开了对这场危机背后元凶的讨论——从总体上来讲,自由市场竞争的致命缺陷、美国金融外部监管的严重滞后、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对风险管理的忽视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促成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对这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获得深层次的启示,成为有效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且,《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背后的元凶》一书的构思与策划,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
全书总共分为十八章,其中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着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展开分析的。在第一章“谁引爆了美国金融危机”当中,作者对自由市场竞争的缺陷、美国严重滞后的外部监管、美元的贬值、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以及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些都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而第二章、第六章以及第八章到第十二章则对CDS保证金、美国金融机构当中屡遭滥用的杠杆模式以及混乱的投资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包括现代金融体系的弊端、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美国价值观的局限等金融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这些章节,读者不仅可以对有关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幕后元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从新的角度对金融领域中相关的重要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文摘 金融怪兽出自谁手
2008年9月15日,美国华尔街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动荡,有着一个半世纪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华尔街金融风暴随即爆发,于是金融危机便迅速地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蔓延开来。紧接着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AIG集团获得政府的援救,开始走国有化道路。随后不久,华尔街仅剩的两家大的投资银行——摩根和高盛也宣布转型,华尔街就此开始了更改格局的行程。
作为美国《财富》杂志的资深商业新闻记者,Andy Serwer在他的一篇报道中表示:“华尔街现在的境况着实让人困惑、恐惧,像我这样从事了多年商业新闻的人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
其实,早在2008年3月份的时候,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因为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而面临着被收购的巨大压力,只是没想到短短的几个月内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的金融格局就被彻底地颠覆了。在华尔街金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多投资者表示,当时华尔街上有着极为严重的杠杆操作,并且人们的风险偏好普遍降低,投资银行的大好时期将会一去不复返。但是,由于投行没有相应的储蓄功能做后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危险,唯一能够帮助投行渡过危机的只能是和商业银行合作,所以它们最终选择了向商业银行转型的道路。在20世纪初期,同样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政府不得不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来,一个世纪以后因为同样的原因它们或许又要重新统一起来。
从2007年开始,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金融危机。而2008年9月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标志着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很多专家指出,2008年9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并不是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导致的,而是因为CDS的影响。也就是说,AIG保险公司过多地给那些寻求违约保护的公司保险。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上的CDS已经达到了2001年的100倍之多,资金的规模已经有6万多亿美元。雷曼是CDS的主要运作者之一,它的破产对CDS市场的打击相当大。这样一来,如果市场上发生了连锁反应的话,那么很多投资者就会遭受巨额担保的风险。与此同时,CDS市场上的担保费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债券市场已经对美国公司的债券失去了信心。
而且,在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多对冲基金是依靠贷款来取得自己的巨额利润的。在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冲基金依靠贷款来筹集资金的渠道被堵死,利润收益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对冲基金市场上的投资者数量在不断地减少,有很多资金开始大量被撤走。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