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 |
 |
|
 |
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301139616/9787301139615
·条形码:97873011396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未名社科·学术面对面
·外文书名:The Magic of Chinese Martial Arts——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artial Culture
内容简介 中国兵学,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像儒学、易学、道学及其他几种主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兵书,特别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兵书,也同其余的重要学术著作一样,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特有品质。只须浏览其中几本,便会感觉到其有一种独抵华屋之下,一览群小的气度。虽说言兵,但不限于军旅之事,而是拓宽视野,将经济、政治、人文意识、宗教心理、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各种要素,统摄于一体,使人获得一种整体印象。常常通过形象而生动的例证,给人以哲学与文化的教益。《中华兵学的魅力》共分9个章节,对中国兵学文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了介绍,具体包括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孙武和《孙子兵法》、孙膑和《孙膑兵法》、先秦其他著作中的兵学文化思想、中国兵学与中华文化等。
作者简介 张文儒,山西定襄人,1937年出生于太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研究兵学文化的杰出学者。历任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哲学教研室主任,全国军事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顾问等职。讲授过“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兵学文化”、“东西方军事哲学比较研究”、“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等课程,出版过《军事辩证法》、《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兵学文化》、《孙武、孙膑?中华文化》、《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方兵学文化意识》、《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等著作。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和兵学文化意识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兵学文化的初期形态
第二章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第二节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孙子兵法》与现代科学思维
第五节 《孙子兵法》在国内外
第三章 吴起和《吴子兵法》
第一节 战国初期的战争和吴起的生平
第二节 《吴子兵法》概观
第四章 孙膑和《孙膑兵法》
第一节 孙膑和《孙膑兵法》脉络
第二节 道、人、攻、变
第五章 先秦其他兵学论著
第一节 《司马法》
第二节 《尉缭子》
第三节 《六韬》
第六章 先秦其他著作中的兵学文化思想
第七章 汉、唐兵学文化论著
第八章 宋、元、明、清兵学文化论著
第九章 中国兵学与中华文化
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中国兵学,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像儒学、易学、道学及其他几种主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兵、医、农、艺”,兵列榜首,这可能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一个兵学思想发源较早而又著述颇丰的国度。从某种特定的视角看,也不无道理。
中国的兵书有多少,未曾有过精确统计。有人说,自古迄今,称得上兵书的,至少二千种。这一估计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一点:在堪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它的文化宝库里兵书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兵学典籍,不只卷帙浩繁,内容博大;而且“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包含的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
中国的兵书,特别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兵书,也同其余的重要学术著作一样,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特有品质。只须浏览其中几本,便会感觉到其有一种独抵华屋之下,一览群小的气度。虽说言兵,但不限于军旅之事,而是拓宽视野,将经济、政治、人文意识、宗教心理、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各种要素,统摄于一体,使人获得一种整体印象。常常通过形象而生动的例证,给人以哲学与文化的教益。
文摘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
中国兵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同儒学、道学等各种文化意识一样,有一个萌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它的缘起,既有社会历史背景,又有人文意识的根源。其中,远古时期的战争,是形成中国兵学文化意识的基础与前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和兵学文化意识的产生
谈到中国兵学文化意识,不能不先谈谈中国远古时期的战争。
同世界各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一样,中国社会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单就战争而言,有过原始社会各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有过奴隶制社会形成与奴隶制社会解体时所经历的战争,最后,还有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战争。正是从这些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孕育出中国特有的兵学文化意识。
一、中国远古时期的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人们知道,战争不是从有史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人曾质疑说,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原始社会初期究竟有没有战争难以判定。然而,可喜的是,学者们采取迂回的途径,即不是去搜寻古代人类有无战争的直接证据,而是通过对地球上现存人类原始部落的细致观察,已经提供了在人类早期没有战争的间接证据。
后记 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还有几句话告知读者朋友。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我开始对军事辩证法的研究产生兴趣,有幸涉猎了古今中外的若干军事历史著作,参与写作了《军事辩证法》一书及若干篇学术论文。大约十年后,我的兴趣则大部转移到对中国古代兵法及西方军事著作的对照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陆续开设“中国古典军事哲学”和“东西方军事哲学比较研究”两门课程。后一门课,在全校范围开设,听者达三百余人。这一景况鼓舞了我,推动我继续研究。我把研究的取材范围与切入方式定在对中国兵学文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献给各位的《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一书,便是这项研究的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宝藏。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兵学文化,也是一块宝藏。挖掘这块宝藏的工作,仅仅是开始。近十年里,我连续出版了《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方兵学文化意识》和《中国兵学文化》以及《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三部书,是这项研究工作的延伸。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允许,我还将继续把此项工作进行下去。
写这本书,得许多同仁之助。除了反复钻研原著和参看近十几年来该课题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外,也进行了较深入的哲学与文化意识的研究与思考。关于兵书的原始资料部分,主要参阅了《中国古代兵法》一书。书中的图像有些来自《中国古代史纲》和《中国一百个军事家》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