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贪婪的资本主义:华尔街的自我毁灭 |
 |
|
 |
贪婪的资本主义:华尔街的自我毁灭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16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5878409
·条形码:97875058784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贪婪的资本主义华尔街的自我毁灭》的作者历任高盛公司职员、投资银行家,在书中探究了雷曼兄弟、AIG等公司的破产原因。这是一本业内人员书写的揭露性著作。以低收入者为对象的住房贷款何以将全球金融机构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美国的经济体制是把一切都变成金钱,深藏其后的则是难以满足的欲望。作者对此当头棒喝道:真正的危机其实是道德上的缺失。
在本书中揭露了美国投资银行家家道德准则“今天赚到的绐我,明天赔掉的归你。”美国的贪婪资本主义一直以来是日本的楷模,但这次轰然坍塌。作者认为现今情势下应该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社会。
作者简介 神谷秀树,1953年生于东京。1975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住友银行。1984年进入高盛后居于纽约。1992年刨建Robert Mitalli LLC。著有《华尔街模式——五个人的“大公司”》《别了,贪婪的资本主义》(亚纪书房)等畅销书。
编辑推荐 经济科学出版社,重磅推出。
单周销售逾100000册,创造日本书业的销售神话——资本主义的“日式”解读。
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1月18日报道,中国《参考消息》2008年11月20日报道。
金融危机无法避免?美国经济缘何衰退?日本经济宿命难逃?
——日本最畅销的资本主义读本,来自华尔街的深刻洞察与良知拷问
日本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日本人如何理解金融危机?神谷秀树的《贪婪的资本主义 华尔街的自我毁灭》为您进行资本主义危机的“日本式”解读。
在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目前最畅销的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书籍,要在销量上击败神谷秀树的《贪婪的资本主义,华尔街的自我毁灭》还真不容易。
——英国《泰晤士报》
神谷秀树在本书中揭露了美国投资银行家家道德准则“今天赚到的给我,明天赔掉的归你。”美国的贪婪资本主义一直以来是日本的楷模,但这次轰然坍塌。作者认为现今情势下应该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社会。
——日本《每日新闻》
目录 致中国的朋友们
序章 美国经济为何衰退?
美国式泡沫经济的昔日繁华
华尔街的实质
令但丁都感叹的“华尔街地狱篇”
法拉利的钥匙
令电影人物黯然失色的银行家们
狡诈而无孔不入的商业伎俩
盛宴开始走向尾声
第一章 高盛的变质
投资银行的历史
被日本银行奉为榜样的伦敦
金融大爆炸使投资银行走向毁灭
“金融大爆炸”
投资银行的重组与变质
顾客不过是“市场的一部分”
高盛是个巨大的对冲基金
无能为力的“万里长城”
地位下降的银行部门
陷入银行家不足之困境的美国
扩展到全世界的华尔街模式
第二章 制造业衰败的美国
不是丰田的对手
最需要的是“顾客”
制造业衰败的美国
在电机产业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形
应以“制造”为本
第三章 今天赚的给我,明天赔的归你
世界上最贪婪的职业
在日本也蔓延开来的贪婪资本主义
投资银行的花言巧语
从后门溜进来的小偷
为外资打头阵的日本人
“全球化模式”的陷阱
今天赚的给我,明天赔的归你
日本金融机构中雇用的人们
懂得金钱游戏理论的人
擦屁股的是纳税人
第四章 贪婪资本主义的结构
为了出售而创建公司
令人瞩目的经营者的态度
日益巧妙的手段
透支50年、100年的“利益”
过于宽松和强化管制
只要合法怎么做都可以
和“朋友”们建立市场
干邑白兰地空瓶记
干邑白兰地空瓶记之二
售空瓶者胜出
出售问题企业能二度盈利
想吃火锅时鸭子背葱而至
背葱而降的北京烤鸭
如何才能避免当美味的鸭子
第五章 资产操作热潮
华尔街全部产业面临崩溃
所谓“2·20”的报酬结构
“只有金钱”里蕴涵价值
歪曲的“股东中心主义”
股东资本主义的欺瞒
CEO的巨额报酬
次贷问题的本质
“破产”、“抛售”
虚假的3A
绕了许多弯路后又回来的损失
善于把纳税人当作人质
与华盛顿勾结
第六章 由次贷危机开始的世界
范围不景气
金融立国的崩溃
多达130兆日元的巨额损失
更为恐怖的商务不动产贷款的破败
单一险种保险的“巨大地雷”
为了破产处理而重新启用解职人员
谁是罪魁祸首
杯水车薪的经济对策
满身疮痍的美元
残酷的美国国内落差
“经济增长”是为了什么?
第七章 泡沫经济破灭时应如何
面对
下村博士的卓见
亡国的“前川报告”
被华尔街榨取
“信任网络”的破裂
“日美经济联合时代”的终结
“零增长”时代的生存之道
在美国逐渐涌现的新气象
巴拉克·奥巴马的出现
日本再生的新气息
滋养复兴的土壤、水分和阳光
后记
……
文摘 序章美国经济为何衰退?
美国式泡沫经济的昔日繁华
泡沫经济崩溃后,当日本的实业家们为了企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而奋起直追时,也不得不对当时美国经济的繁荣而望洋兴叹。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便持续了近20年的经济低迷,日本国民,特别是日本商业人士对一直以来自己信奉的价值观似乎失去了信心。
这时,政坛上出现了小泉一竹中政权,他们在“全球化模式”的美名之下,喊出了“把东京建成国际金融城市”、“日本也要以金融立国”等口号,誓以美国经济的繁荣为榜样。
可能与一直以来日本社会的相对闭塞有关,很多实业家的看法在当时发生了很大转变,开始这山望着那山高了。他们认为,到美国的商学院取得MBA学位后进入外资开办的金融机构才是最接近成功的捷径,这可比在国内一点一滴地当学徒学习快得多。
结果,拜金主义的风气也在日本四下蔓延开来。模仿华尔街,日本出现了“六本木森林族”。围绕富士电视所发生的“堀江贵文”风波和村上世彰表现出的飞扬跋扈,都事实胜于雄辩地说明了这种拜金主义风气之盛。其实,日本人早就不再推崇付出汗水的辛勤劳动了,而这时便表现得更为露骨。人们开始轻易地把人或企业分出个“胜”“负”来,其实短暂的成功并不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也不能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事业或商业成就才值得人们的尊敬。但是无论当时或是如今,这样的企业在日本已经屈指可数。
有这样一种“胜”者,他们建立的企业其实连实业都称不上,仅是个与IT有关的产业,建成后选择一家上市标准低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份,就这样通过投机来获取好处。
另外,只要掌握了最新的金融知识,要赚取巨额利润倒也无须创建公司那么麻烦。有些人就是在外资开办的金融机构中通过运用金融工程学或金融衍生产品捞取了巨额财富。
恰恰在过去的某个时代里,他们被称作英雄。这个规则的重演仿佛就是在复制华尔街的荣耀与荣华。
但是,镀金的表面却往往容易剥落。小规模公司或商业模式在浓妆艳抹之后确实能够骗过投资家及众人,借此敛取巨额财富。不过,活力门事件后,这一切都原形毕露了。
“次贷问题”浮出水面以来,在外资开办的金融机构中,日本法人也大幅度缩小了企业规模、削减了雇员。
华尔街的实质
那么,走在世界资本主义尖端的美国经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真的就如同在日本国内介绍的,或媒体报道的那样吗?
请大家回想一下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