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 |
 |
|
 |
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2206526X/9787122065261
·条形码:97871220652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介绍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历史与现状,世界主要恐怖主义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反恐特种部队,重点突出了对核、化学、生物以及爆炸恐怖的防范、处置的各种措施与方法,还从政治角度分析了国际反恐合作与反恐综合治理。《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内容详尽充实,观点鲜明,注重科普性、实用性,兼顾科学性、学术性和前瞻性。
《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既可作为反恐专业人士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公众了解反核、化学、生物以及爆炸恐怖知识的科普读物。
编辑推荐 《反核化生爆恐怖:威胁·防范·处置》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恐怖主义与反恐概论1
第一节 恐怖主义与恐怖活动1
一、恐怖主义概念与主流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1
二、恐怖主义及恐怖主义活动的判定6
第二节 恐怖主义的类型、特征及影响7
一、恐怖主义的类型8
二、恐怖主义的特征10
三、恐怖主义活动的影响14
第三节 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趋势17
一、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特点17
二、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举措23
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世界主要恐怖组织26
第一节 恐怖组织及其特点26
第二节 世界不同国家对恐怖组织的认定28
一、司法认定模式28
二、行政认定模式29
三、上海合作组织对恐怖组织的认定30
四、我国对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认定31
第三节 恐怖组织的地区分布32
一、欧洲的恐怖组织32
二、亚洲的恐怖组织32
三、美洲的恐怖组织33
四、非洲的恐怖组织34
第四节 恐怖组织面面观34
一、“基地”组织34
二、“东突”恐怖组织36
三、奥姆真理教42
四、阿布沙耶夫组织44
五、埃塔44
六、伊斯兰祈祷团45
七、车臣非法武装47
八、日本“赤军”48
九、泰米尔猛虎组织49
十、意大利“红色旅”50
十一、光辉道路50
十二、塔利班50
十三、“伊扎布特”51
十四、阿布·尼达尔组织52
参考文献52
第三章 世界主要反恐特种部队53
第一节 特种部队的主要特点54
一、承担任务日趋多元化54
二、武器装备精良有效56
三、严格科学的训练57
第二节 英国特别空勤团58
第三节 美国特种部队59
一、“海豹”特种部队59
二、“三角洲”特种部队60
第四节 俄罗斯“阿尔法”反恐怖特别部队61
第五节 德国GSG9反恐怖特种部队63
第六节 意大利“皮头套”反恐怖突击队65
第七节 白俄罗斯“金刚石”反恐特种部队66
第八节 以色列“野小子”反恐怖特种部队67
第九节 荷兰的“反恐怖别动队”69
第十节 印度的“黑猫”反恐怖特种部队71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 核和辐射恐怖防范与处置73
第一节 核和辐射恐怖威胁分析73
一、核和辐射恐怖事件的分类与特点74
二、威胁分析85
第二节 核和辐射恐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87
一、现场处置与处理88
二、后果处置与人员救治91
第三节 核和辐射恐怖的防范与处置技术装备94
一、核辐射监测装备技术94
二、防范核和辐射恐怖其他装备111
三、防范核和辐射恐怖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116
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 化学恐怖的防范与处置118
第一节 化学恐怖威胁分析118
一、威胁态势分析118
二、化学恐怖的特点与分类119
第二节 化学恐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121
一、化学恐怖毒源121
二、化学恐怖事件的现场处置及救治123
第三节 化学恐怖的防范处置技术和装备124
一、侦毒与报警技术和装备124
二、防护技术和装备127
三、洗消技术和装备128
四、救治技术和装备131
第四节 反化学恐怖的策略133
一、确立化学反恐战略,完善化学反恐法规133
二、构建完备的反化学恐怖运行机制134
三、大力加强化学反恐的科学技术支撑136
四、加强国内外反化学恐怖行动交流和合作137
参考文献138
第六章 生物恐怖的防范与处置139
第一节 生物恐怖威胁分析139
一、概念与特点139
二、生物恐怖源142
三、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152
四、生物恐怖威胁形势155
第二节 反生物恐怖措施与机制159
一、政策、法律与体制159
二、公共卫生防护网络164
三、军事防护能力167
四、反恐演习170
五、国际合作与军控174
第三节 反生物恐怖技术与装备176
一、侦检技术与装备177
二、生物防护装备185
三、洗消技术与装备191
第四节 生物恐怖事件的应对与处置198
一、生物恐怖处置的特点198
二、生物恐怖处置的原则199
三、生物恐怖处置的方法与程序199
参考文献202
第七章 爆炸恐怖的防范与处置203
第一节 爆炸恐怖威胁分析203
一、威胁分析203
二、爆炸恐怖事件的特点与分类214
第二节 爆炸恐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218
一、爆炸恐怖事件的防范218
二、爆炸恐怖事件的处置223
第三节 爆炸恐怖的防范处置技术与装备229
一、爆炸物的探测识别技术229
二、防爆处置装备232
参考文献249
第八章 国际反恐合作与反恐综合治理251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与国际反恐形势251
一、恐怖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251
二、当前国际反恐的主要特点252
第二节 国际反恐合作255
一、联合国主导的反恐行动255
二、联合国相关反恐条约257
三、联合国反恐机制261
四、国际区域反恐合作268
第三节 反恐综合治理276
一、反恐斗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层面276
二、采取强有力措施打击恐怖主义277
三、各国采取的反恐新对策279
四、反恐综合治理措施284
第四节 中国国内反恐与反恐国际合作290
一、中国反恐政策与反恐立法291
二、中国反恐的国际合作293
三、中国如何应对恐怖主义299
参考文献300
……
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在全球迅速蔓延,反恐斗争大有“愈反愈恐”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2008年1~11月全球共发生恐怖事件992起,造成5200余人死亡、9600余人受伤,恐怖事件数量较2007年同期增加256%,死伤人数分别下降123%和208%。自2002年以来,2008年是恐怖活动数量持续攀升的第7年。2008年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重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11月26日晚,一自称“德干圣战者”(Deccan Mujahideen)的极端组织在印度孟买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持续了60多个小时。在这场震惊世界的杀戮事件中,共有至少195人丧生,其中包括16名外国人,另有295人受伤。这样的局势不仅威胁到了全世界的和平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全面系统研究综合反恐措施,彻底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已成为世界反恐的当务之急。因此,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开展反恐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书编写者长期从事核化生爆科技情报研究,自2002年开展了国际核化生爆恐怖事件的多项课题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资料,2008年初开始了本书的编写。本书力求兼顾学术性、技术性和科普性,内容详尽充实,观点鲜明,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本书既可作为反恐专业人士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广大民众了解和普及反核、化学、生物以及爆炸恐怖知识的科普读物。
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朱晓行、于柏林;第二章和第三章赵钦;第四章朱振泰;第五章李铁虎;第六章朱晓行;第七章于柏林、谢胜武、王亚伟;第八章夏治强。全书由夏治强、于柏林统稿。邱蓉、王玉惠、李昂、朱之贞和李梨等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录入和排版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相关作者的观点或文献,对于这些作者的贡献深表感谢。限于篇幅每章仅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敬请见谅。
感谢所在单位领导和机关对本书编写给予的关怀与鼓励,感谢符天保教授和朱建新教授给予的帮助,感谢中国工程院陈冀胜院士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最后,感谢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的资助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支持。
由于编写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某些纰漏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从国际安全环境和国际不扩散体制来看,生物武器扩散的状况将日趋恶化,国际社会面临着生物武器扩散的威胁日益严重,前苏联生物武器专家向境外_的流失特别是向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流失加大了生物恐怖发生的概率与可能性。民族矛盾、社会经济矛盾和意识形态冲突不断加剧,恐怖分子实施袭击的随意性加大,平民和一般场所都有可能遭受袭击,恐怖分子不再顾及政治形象和社会效益,最大伤亡和最大影响目标常常令恐怖袭击防不胜防,变数增大,威胁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仍然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秘密或半公开地发展生物武器,据西方资料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15~20个国家可能拥有生物武器研究计划,无形中形成了生物武器军备竞赛。所有这些都增大了获得、使用生物武器的可能。
(2)防范、处置生物恐怖的难度增加
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操作和修饰微生物,进一步增强传统生物战剂性能,甚至可以人工造出新的微生物、毒素和战剂。前苏联20世纪70~80年代曾在研制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微生物、改变表面抗原或代谢作用使之难于检测、提高低致病微生物的致病力、提高环境耐受力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工作。近年来,美国、德国等国以大肠杆菌为宿主,构建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俄罗斯将炭疽芽孢杆菌的毒力因子导入蜡样芽孢杆菌,构建成具炭疽样致病能力的重组细菌。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对人类基因背景的逐步深入认识,针对不同种族或人群的基因差异设计出攻击特定人种或人群的人种基因武器已极有可能。基因修饰在使生物剂毒力增强的同时,也会使生物剂对环境和抗生素产生抗性,并改变用于检测和诊断的抗原决定簇序列。新发传染病和疾病流行事件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新型疾病暴发之快前所未有,平均每年一种新疾病,“过去5年世界范围内超过了1100起疾病流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