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2010-12-0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去商家看看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去商家看看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040121689
·条形码:9787040121681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根据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现行农林院校各专业使用的植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与《植物学》配套。在常规植物学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新增了植物研究技术和方法、常见植物分科检索表,加强了与农林生产密切相关的植物学内容实验;重点实验内容均有相应的插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可供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学习植物学的学生和老师使用。
编辑推荐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水分生理
实验1-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1-2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3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液体交换法)
Ⅰ 小液流法
Ⅱ 折射仪法
实验1-4 蒸腾强度的测定
Ⅰ 钴纸法
Ⅱ 容量法
实验1-5 环境因子对植物吐水的影响(示范)
实验1-6 植物叶子气孔密度和面积的测定
实验1-7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实验1-8 气孔运动与K*迁移
实验1-9 小孔的扩散(示范)
实验1-10 植物伤流液申糖、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的点滴分析

第二章 矿质营养
实验2-1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
实验2-2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作用
实验2-3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实验2-4 离体根对铵离子的交换吸收
实验2-5 氧对小麦离体根吸收K’的影响
实验2-6 植物对磷的吸收和运输(放射自显影,示范)
实验2-7 根系体积的测定
实验2-8 根系活力的测定
Ⅰ 萘胺氧化法
Ⅱ 甲烯蓝吸附法
Ⅲ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rrC)法
实验2-9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Ⅰ 活体法
Ⅱ 离体法
实验2-10 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鉴定
实验2-11 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
实验2-12 植株中硝态氮的测定
实验2-13 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实验2-14 植株中总铁量的测定
Ⅰ 硫氰化物法
Ⅱ 邻二氮杂菲(菲绕啉)法
实验2-15 用脱乙酰几丁质富集水中痕量的铜
实验2-16 微量元素铜的测定
实验2-17 细胞內游离Ca2+的测量(流式细胞法)
[附]FACScan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光合作用
实验3-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3-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吸收光谱曲线
实验3-3 叶绿素a、b含量测定
实验3-4 细胞中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3-5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
Ⅰ 改良半叶法
Ⅱ 氧电极法
Ⅲ pH比色法
实验3-6 藻类植物光合强度测定
实验3-7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Ⅰ 量气法
Ⅱ 叶圆片上浮法
实验3-8 离体叶绿体光还原反应(希尔反应)
实验3-9 叶绿体偶联因子(CFl)提取及ATP酶活性测定
实验3-10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3-11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一加氧酶的羧化活性的测定
实验3-12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一加氧酶的加氧活性的测定

第四章 呼吸作用
实验4-1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Ⅰ 简易测定法
Ⅱ 小篮子法
Ⅲ 呼吸比重瓶法
实验4-2 呼吸商的测定
实验4-3 呼吸抑制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4-4 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实验4-5 线粒体膜电位的比较测量(流式细胞法)
实验4-6 NADP磷酸酶活性测定
实验4-7 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9 植物组织中几种酶的组化定位鉴定
实验4-10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11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12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Ⅰ 比色法
Ⅱ 化学发光法

第五章 物质代谢
实验5-l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Ⅰ 可溶性总糖类的测定
Ⅱ 蔗糖的测定
Ⅲ 葡萄糖的测定
A.比色法
B.化学发光法
Ⅳ 果糖的测定
Ⅴ 淀粉的测定
Ⅵ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实验5-2碳水化合物代谢酶的测定
Ⅰ 淀粉酶与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Ⅱ 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5-3 粗脂肪的提取和测定
实验5-4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5-5 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实验5-6 油脂碘价的测定
实验5-7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验5-8 脂肪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六章 植物激素
第七章 生长发育
第八章 植物与环境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
附录
……
序言 植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发展历史较长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生物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为将来创造性地学习运用现代农业和生物科学创造条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及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1世纪我国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我们根据该目标和农林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同时针对目前植物学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材中心的策划和支持下,特编写了《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一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够对植物学学科建设和读者有所帮助。本教材具有如下显著特色:
1.紧密结合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体系。
2.注重实验的完整性,每个实验包括目的与要求、仪器与材料、內容与方法、课堂作业和课后思考题等,并注重主要实验內容的设计和介绍。
3.新增植物研究技术和分科检索表,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4.新增与农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內容,如根瘤菌和菌根的观测等。
5.图文并茂,有利于老师讲解、学生观察和学习。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及附录,共6章內容。上篇为植物形态解剖,包括3章內容,设计17个实验;中篇为植物系统分类,包括2章內容,设计12个实验;下篇为野外实习和观测,包括1章內容,设计3个实验。本书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教研室教师编写,苗芳编写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的实验l和实验2;易华编写第三章 的实验3至实验7;杨文权编写第三章 的实验8,实验9,实验11至实验13;郝文芳编写第三章 的实验14至实验17;崔宏安编写第五章 的实验21至实验24;陈铁山编写第五章 的实验25至实验29,第六章 的实验30;其余內容由贺学礼编写。初稿完成后,苗芳统植物形态解剖內容稿件;陈铁山统植物系统分类和生态部分稿件。全书由贺学礼负责通读、修改、定稿。
尽管我们主观上希望本书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3年8月
文摘 插图:


3.用打孔器在玉米或菠菜叶片中部靠近主脉附近打取叶圆片,随机取样,向试验组的每一试管中放人相等数目(15-30片)的叶圆片,加塞,放置30min,其间并摇动数次。到时间后,用大头针沾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每一试管中,并振荡,此时溶液呈蓝色。
4.用8支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少许,然后伸入对照组同样浓度溶液的中部,缓慢从毛细滴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轻轻取出滴管,观察蓝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如果蓝色液滴向上移动,说明溶液从叶片细胞中吸出水分而被冲淡,密度比原来小了;如果液滴向下移动,则说明叶片细胞从溶液中吸了水分,溶液密度变大;如果液滴不动,则说明叶片与溶液的水分交换平衡,即叶片的水势与此种浓度的溶液的渗透势相等。
5.根据公式计算叶片细胞的水势。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阿贝折射仪,温度计,试管,移液管,直径0.5cm打孔器,镊子
2.实验试剂:1.00mol/L蔗糖溶液
3.实验材料:玉米或菠菜叶片
[实验步骤]
1.用1.00m01/L蔗糖母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0.1、0.2、0.3、0.4、0.5、0.6、0.7、0.8mol/L)各5mL,注入8支编好号的试管中,各管都加上塞子,按编号顺序在试管架上排成一列。
2.用折射仪分别测定1-8管的折光系数,折射仪接上自来水加以恒温。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