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诺贝尔经济学奖:四十年经济之声

2010-12-0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四十年经济之声 去商家看看
诺贝尔经济学奖:四十年经济之声 去商家看看

 诺贝尔经济学奖:四十年经济之声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414928/9787807414926
·条形码:97878074149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以学术的眼光看诺奖,用通俗的话语聊经济。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经济之声,感悟经济学大师们的思想与智慧。
作者简介 魏景赋,生于塞外苦寒之地,后下海南、走东洋、登上海。行万里路余,广岛恩师赠书授证遣沪江,方在百年理工校园遇学生杨雄飞。
杨雄飞,喝浦江水长大,按流行语属80后。高中时,班主任称其为“小才子”,文史类有特长;曾为科学少年,一度迷恋数学,终走上文理兼顾的经济学研究之路。本书既是留洋博士与本土硕士携手之作,也是师徒二人辛勤耕耘的收获。
目录
梭子——诺贝尔经济学奖漫谈
阅读导引:1969-1973年
 1.开山之作
 2.一代宗师
 3.独辟蹊径
 4.环环相扣
 5.投入产出

阅读导引:1974-1979年
 6.水火相容
 7.殊途同归
 8.包罗万象
 9.二龙戏珠
 10.以小见大
 11.异曲同工

阅读导引:1980-1989年
 12.承前启后
 13.化险为夷
 14.运筹帷幄
 15.恰到好处
 16.精打细算
 17.周而复始
 18.克己奉公
 19.日新月异
 20.一脉相承
 21.继往开来

阅读导引:1990-2000年
 22.金融创新
 23.科斯定理
 24.以人为本
 25.计量新法
 26.博弈大师
 27.理性预期
 28.信息难题
 29.金融工具
 30.贫困鏖战
 31.欧元之父
 32.微观计量

阅读导引:2001-2007年
 33.信息大师
 34.另类一年
 35.宏观计量
 36.滞胀求解
 37.冲突合作
38.神秘曲线
39.机制设计
40.名至实归
并非尾声
附录: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2008年)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
文摘 1.开山之作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便是大名鼎鼎的计量经济学奠基人——挪威人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fisch)和计量经济学模型之父——荷兰人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以表彰他们建立动态模型并运用到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分析。
早在诺奖设立之前的四十多年里,也就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开始更侧重于数量分析,而不是简单、单纯地定性分析,将经济学和数学、统计学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统计数据来分析一些经济现象,从而阐明一些经济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计量经济学。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正是这一新兴学科领域中的先驱。
弗里希是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正是由他于1926年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弗里希就开始将动态模型运用到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30年代末,弗里希对整个国民经济提出了一套新的国民收入账户系统,并且后来被挪威政府所采纳;40年代中期,弗里希在奥斯陆一个研究所继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瑞典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采用了由他所提出的国民收入账户和国家预算体系。
后记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师生,前者为师,后者为徒。但,就本书的贡献而言,学生的努力与精力耗费远非老师所能比。但作者互谢好像也不成体统,我只好借后记撰文之际,向自己的最好搭档,也就是学生杨雄飞道声辛苦!
至于写作动机,纯粹是偶然。我们在上研究生“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时,颇感有关当代经济学流派理论问题的晦涩难懂与枯燥。几次交谈之后,杨雄飞誓言要搜集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生平资料及学术成就,写一部大学生中学生都能看得懂,研究生也能借道入门的通俗读物。说实话,欲将近四十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想加以归纳整理、梳理成册,以思索其中的某种内在联系,殊非易事。但是,在确定课题一年后,杨雄飞向我提交了厚厚的一叠稿纸,此乃本书的第一稿。其中有趣谈、有感想,还有杨雄飞与号称本书第一评论人的朱燕之间的“诺奖十问”,读来令人莞尔。
但当我们在向更多的学生读者征求意见时,却又被指文学色彩超过学术意义。大跌眼镜之余又是一遍大刀阔斧的修改,是为第二稿。在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段元萍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在此基础上修改了许多背景资料及文字错误,第三稿方得以出世。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