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 |
 |
|
 |
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4950335/9787504950338
·条形码:9787504950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秉承唯实、唯新的学术研究精神,以自主创新、百家争鸣为主旨,稿件来源主要面向金融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兼顾学术新秀,注重金融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强调在金融研究中的中国主体性和人文精神,以期建立一个以逻辑思辨和人文关怀为特征的理论交流平台。
《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多提意见。
编辑推荐 《金融评论(2008卷第1、2辑·总第5、6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目录 郑振龙 刘琛
“蝴蝶”的翅膀何以煽起全球金融海啸:论金融危机中
市场机制和会计、监管体系的共振作用
王广谦
利率改革的进展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白钦先谭庆华
美国次贷危机深层根源分析:从金融
共谋共犯结构视角的考察
夏斌
从全球通货膨胀到美国金融危机——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及中国对策
孔祥毅
协调化解危机
孟建波 王智
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政党政治与价值观
余文建于宏凯
股价泡沫、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
王爱俭 林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汇率分析
白钦先 蔡庆丰
金融虚拟化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
次贷危机的深层反思
禹钟华 祁洞之
信用发生理论及与金融系统、金融危机内在关系的分析
祝敏毅 白钦先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
景学成 孙勇 刘昕 李连群
货币政策由“从紧”走向“适度宽松”
张强 张宝
我国巨灾风险的金融分担机制研究
杨胜刚 魏莱
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正外部性及其内在化问题研究
杨德勇马晓逵
金融功能观视角下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绩效研究
秦援晋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兼评20世纪经济学上的实证主义
赵治山
在国际金融奥林匹克大赛场上实现科学振兴新跨越
关于建设东北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后记
……
文摘 插图:

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首先,我国的巨灾风险分担应完善再保险,发挥再保险市场的保障作用;其次,政府应该通过设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后,可以借鉴国外保险证券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利用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来向国际市场发行巨灾债券,把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通过资本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最终形成多层次的、由私营保险公司主办的、由政府支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一)完善和发展巨灾再保险
再保险是巨灾风险的传统解决方案,特大自然灾害需要再保险的强大支持,以便分散风险。而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巨灾风险的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分保能力有限、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规模极小,再保险市场还没有能够与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紧密的联系,造成我国再保险市场应付近年比较频繁发生的巨灾风险的分保能力有限。当巨灾风险连续发生时,其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再保险公司的分保能力(马晓强、韩锦绵,2007)。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在应对巨灾风险时没有发挥出自己本应发挥的强大保障作用。
要建立一个能够合理分担巨灾风险的体系,保险公司尤其是再保险公司要在整个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鉴于此,应该完善再保险公司在巨灾风险分担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我国应借鉴日本地震保险制度,把对巨灾的保险分为家庭财产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两部分,对于家庭财产的保险业务中由政府承担责任的部分,可先由民间保险公司承保,然后再以比例再保险的形式全部分给由各保险公司参股成立的巨灾再保险公司;企业财产可以设计成事故超赔再保险的形式,将全部保险业务可能发生的损失分别由保险公司自留、巨灾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个部分来分层次赔偿。其次,要增加国内再保险公司的数量,提升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鼓励和支持国际上资本实力雄厚的再保险公司来华开展业务,目前,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等五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已在中国开展业务。最后,要提高中国再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这可以通过中国再保险公司上市融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使中国再保险公司的规模能够迅速扩大。承保能力大大增强。
后记 本书秉承唯实、唯新的学术研究精神,以自主创新、百家争鸣为主旨,稿件来源主要面向金融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兼顾学术新秀,注重金融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强调在金融研究中的中国主体性和人文精神,以期建立一个以逻辑思辨和人文关怀为特征的理论交流平台。
本书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多提意见。
本期特别编发了两篇以哲学视角研究信用与金融危机,以及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价值认识的文章,以开阔视野并不断丰富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2008年的第1辑由于某些技术性的原因而延后,故与2008年第2辑合并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