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手册(第2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养鱼手册(第2版) |
 |
|
 |
养鱼手册(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810668722/9787810668729
·条形码:978781066872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部 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指定用书
内容简介 《养鱼手册(第2版)》主要对常规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饵料与水体施肥、水质、人工繁殖、育种与驯化、鱼苗和鱼种培育、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湖泊养鱼、河道养鱼、稻田养鱼、流水养鱼、养鱼机械、特种水产养殖、鱼病防治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养鱼手册(第2版)》特点是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编辑推荐 《养鱼手册(第2版)》:文化部 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指定用书
目录 第一章 鱼类养殖基础知识
第一节 鱼的形态与构造
第二节 鱼类的生理及生活习性
第三节 常规养殖鱼类
第二章 饵料与水体施肥
第一节 养殖鱼类的营养要求
第二节 人工配合饲料
第三节 鱼的天然饵料
第四节 水体施肥
第三章 养鱼水质
第一节 水体物理性
第二节 水体化学性
第三节 浮游生物和肥度
第四节 底质
第四章 常规鱼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 鱼类繁殖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第三节 鲤鱼、鲫鱼的人工繁殖
第四节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第五节 罗非鱼的人工繁殖
第五章 鱼类育种与驯化
第一节 鱼类育种
第二节 鱼类育种生物技术
第三节 鱼的引种与驯化
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
第一节 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鱼苗的培育
第三节 鱼种的培育
第四节 鱼苗、鱼种的运输
第七章 池塘养鱼
第一节 池塘基本要求和池塘建造
第二节 鱼种
第三节 混养
第四节 密养
第五节 轮捕轮放
第六节 施肥与投饵
第七节 池塘管理
第八节 池塘综合养鱼
第八章 网箱养鱼
第一节 网箱养鱼概况
第二节 网箱养鱼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网箱养鱼的优缺点
第四节 网箱的制作与设置技术
第五节 网箱养鱼的放养技术
第六节 网箱养鱼的管理
第九章 养鱼机械
第一节 增氧机械
第二节 饲料加工机械
第三节 清塘、清淤机械
第四节 排灌机械(水泵)
第五节 活鱼运输设备
第十章 鱼病防治
第一节 鱼类患病的原因
第二节 鱼病诊断方法
第三节 渔药知识
第四节 鱼病预防概论
第五节 常见鱼病的防治
附录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渔用药物使用方法
禁用渔药
渔用配合饲料的安全指标限量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参考文献
……
序言 我国养鱼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末周初就有养鱼的记录,至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陶朱公范蠡根据当时的养鱼经验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养鱼经》。我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养鱼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养鱼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养鱼面积进一步扩大,养鱼的地区由解放前的少数几个省区扩大到全国各地,由平原发展到山区,由内地发展到边疆,由主要依靠坑塘发展到湖泊、水库、河沟、稻田、改造的涝洼地等各种水体养鱼;而且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就,在世界上首先突破鲢、鳙等鱼类的人工繁殖难关,使苗种由依靠天然捕捞发展到形成人工繁育体系,因而使单位面积产量和渔业生产总产量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生产与科研密切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新的资料。为了总结推广新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渔业生产的发展,编辑了这本《养鱼手册》。本书主要对常规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饵料与水体施肥、水质、人工繁殖、育种与驯化、鱼苗和鱼种培育、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湖泊养鱼、河道养鱼、稻田养鱼、流水养鱼、养鱼机械、特种水产养殖、鱼病防治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本书特点是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文摘 插图:

2.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系统由中轴骨和附肢骨构成,附肢骨用于支持鳍。中轴骨又分为头骨及脊柱,头骨用于保护脑等头部的各种器官,脊柱分化简单,仅有躯干椎和尾椎两种。鲤科鱼的前3枚躯椎分化成韦伯氏器,用于将鳔中气体的波动传至内耳。随着鱼类的进化,肌间骨(鱼刺)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如鲤鱼、鲢鱼有肌间骨,而鳜鱼、罗非鱼等肌间骨消失。骨骼系统的功能在于支持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并配合肌肉产生各种与生命有关的动作。有些骨骼可用于判断鱼的生长特性及鉴定年龄。
3.肌肉系统鱼类的肌肉分布在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的肌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躯干部肌肉有大侧肌和上、下棱肌。大侧肌呈分节状,并被水平隔膜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上、下棱肌分别位于背中线和腹中线上,与背鳍和臀鳍的活动有关。
4.消化系统由位于体腔中的消化管及连附于其附近的各种消化腺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肝脏、胰脏等。
口腔内有颌齿、犁齿、腭齿、舌齿等口腔齿,但并没有咀嚼功能,只是起防止食物滑脱的作用。鲤科鱼无颌齿,但第五对鳃弓演化成的咽喉齿特别发达,可用来磨碎食物。咽喉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的表达式称为齿式,是鲤科鱼的分类依据之一,如青鱼的齿为4/5。在鳃弓的内侧长有鳃耙,是鱼类的滤食器,其顶端往往有味蕾。鳃耙的数目也可作为分类依据之一,白鲢的鳃耙构成蜗管状的鳃上器官,与获取食物和吞咽有关,青鱼的鳃耙短而尖,有18~20枚,草鱼的短而扁,有18枚,鲤鱼的鳃耙软,呈三角形,有20~2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