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竹内好的悖论

2010-11-3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竹内好的悖论 去商家看看
竹内好的悖论 去商家看看

 竹内好的悖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301083971
·条形码:97873010839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博雅思想史丛书

内容简介 作为战后日本重要的左翼思想家,竹内好是一个充满了悖论的存在。不同于丸山真男对日本社会前现代特性的抨击,竹内好的日本近代批判却是针对日本无抵抗的近代化;当丸山真男出于对中国的无知而把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用以批判日本以天皇制为中心的国家主义观念之时,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竹内好却通过研究鲁迅深入解析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而在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时,竹内好区分了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他认为,就前者而言,日本必须无保留地承担战争责任,但就后者而言,作为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日本不能单方面承担战争责任。事实上,美军主持的东京审判具有明显的“成者王侯败者贼”的特征,而日本右翼民族主义者在战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正是反向利用了这一审判中的霸权事实,在与其对立的意义上简化了战争历史,美化了日本的侵略——那么,应当如何直面日本的战争责任,并且同时抵抗西方文明的霸权秩序?竹内好给出的思路是:近代化的冲击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入侵,的确来自东亚的外部;而现代性的冲击,在原理上却必须产生于东亚内部。
作者简介 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专业为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亚洲意味着什么》、《主体弥散的空间》等。
媒体推荐 书评
竹内好改变了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我在历史中寻找先知的习惯。我开始重新思考永恒的意义,重新思考现实和历史,后人与前人的关系,重新审视进步史观在规定方向时的狭隘性和排他性,甚至重新思考政治正确应有的和可能的内涵。

编辑推荐 竹内好改变了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我在历史中寻找先知的习惯。我开始重新思考永恒的意义,重新思考现实和历史,后人与前人的关系,重新审视进步史观在规定方向时的狭隘性和排他性,甚至重新思考政治正确应有的和可能的内涵。
目录
序言:思考的习惯
第一章 遭遇鲁迅
一 与支那学家的论争
二 《鲁迅》的诞生
第二章 探寻现代文化政治
一 竹内好的近代论述:作为世界结构的文学
二 民族独立的机能化问题与文化政治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 战争与历史
一 历史瞬间的错误抉择
二 非日常性的道德实践:主体进入历史的渴望
第四章 缠绕在一起的历史与现在
一 战败体验:战争责任与文明观的摸索
二 安保运动:战争体验的现在进行时
三 传统的悖论:内在否定与重建的政治性
第五章 寻找近代
一 《近代的超克》座谈会的基本轮廓
二 竹内好与荒正人的近代的超构论
三 广松涉的《近代的超克》论与西尾干二的《国民的历史》
参考书目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