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
 |
|
 |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601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7801900669
·条形码:978780190066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是一本新类型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作者用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灵魂在一个现代躯体中复活。此书不仅系统地讲授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容,也全面地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读者对象:研究人员、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者。
作者简介 杨小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论文见诸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发展经济学杂志》、《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等国际一流经济学刊物,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经济发展与分工》、《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等。
媒体推荐 前言
本教材是一本新类型的经济学教科书。它不同于马歇尔的第一代经济学教科书中将供求分析与对个人专业化决策的分析分割开来的方法,也不同于纯消费者和厂商截然两分的新古典供求边际分析。本书从消费者-生产者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出发,用超边际分析法(每个角点解的边际分析和不同角点解之间的总收益-成本分析)分析社会分工网络规模是如何由市场来决定的。按照超边际分析法,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Allyn Young,1928)。因此,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一个给定分工网络模式下的资源分配,而且取决
编辑推荐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成书于2003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这一领域的一本重要的书目。《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详细的论述了内生专业化的分析框架是对斯密分工理论的一种形式化。《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学术气息浓厚,但通俗易懂,是研究经济学的一本必读书目。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经济环境导 论 0.1 什么是经济学 0.2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0.3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0.4 本书的结构及使用建议 概念和内容复习 读书提示 思考题第l章 偏好和效用函数 1.1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1.2 偏好和效用函数 1.3 凸偏好关系、准凹效用函数、递减边际替代率以及多样化消费欲望 1.4 序数与基数效用理论、递减边际替代率与递减边际效用 概念和内容复习 读书提示 思考题 习 题第2章 生产条件 2.1 新古典框架与新兴古典框架 2.2 新古典生产环境 2.3 新兴古典生产环境 2.3.1 专业化经济 2.3.2 分工 2.3.3 卜生比较优势和分工经济 2.3.4 内生绝对和比较优势 2.4 内生与外生比较优势共存概念和内容复习读书提示思考题习 题 第二部分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第3章 新古典决策问题第4章 新古典框架中的一般均衡 第三部分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第5章 选择最优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消费者一生产者决策第6章 新兴古典一般均衡及其福利含义第7章 贸易模式和职业中间商 第四部分 企业制度以及通过协议和合约定价第8章 劳动市场和企业制度第9章 基于协议的定价机制第10章 内生交易成本和合约、所有权及剩余权理论 第五部分 贸易理论和一般的新兴古典模型第11章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以及新产品的出现第12章 技术和禀赋中的外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贸易第13章 一般的新兴古典模型 第六部分 城市化、人口以及工作和闲暇之间的两难冲突第14章 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和分工第15章 工作和闲暇的两难冲突、资源匮乏和人口规模对分工的影响 第七部分 分工经济和分工网络的协调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第16章 产权经济学和分工第17章 保险和分工网络协调失败的风险 第八部分 分工的分层结构第18章 迂回生产中的分工和新机器及相关新技术的出现第19章 工业化和迂回生产中的分工第20章 分工网络和相关交易的分层结构 第九部分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第21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第22章 分工的内生演进产生的经济发展第23章 分工、产品种类数和企业制度同时内生演进第24章 社会所要求的分工结构和组织信息演进的试验 第十部分 宏观现象和内生分工网络大小第25章 投资和储蓄理论第26章 货币的分工第27章 新兴古典景气循环和失业理论参考文献中英文对照后记 ……
……
文摘 书摘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专业化和分工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柏拉图(Plato,380BC,pp.122~106)曾经思考过分工和专业化的福利含义,以及分工、市场和货币之间的联系。色诺芬也考察过城市和分工之间的联系(见Gorden,1975,p.41)。威廉·配第(Petty,1671,I,即,260~261)记录了专业化对成衣制造的贡献,并指出荷兰人的产品运输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他们每条船都有专门的功用。在其他地方,配第举出了一个更明显的关于手表制造的例子。他还指出(1683,pp.471~472),城市可以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来促进分工。约瑟夫·哈里斯(Harris,1757)和乔赛亚·图克尔(Tucker,1756,1774)直接提到了分工对于生产力的含义、进一步分工的可能性,以及产品种类多样化、生产迂回程度与更高分工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斯密之前的很多文献都认识到分工对提高单个工人的技巧(或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人力资本)、减少从一种生产操作转向另一种操作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有助于机器发明方面的优势。他们还认识到了市场和人口规模在实现专业化中的地位。这些文献包括的百科全书丹尼斯·迪德莱特(Diderot,1713),佚名作者(Anonymous author,1701,p.591),亨利·马克斯韦尔(MaXWell,1721,p.33),和乔赛亚·图克尔(Tucker,1755,1774)。而且,杜阁(Turgot,1751,pp.242~243)还将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包括社会最底层成员在内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与分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将分工与货币的出现、商业的扩展以及资本的累积联系在一起(1766,pp.44~46,64,70)。 斯密(Smith,1776)则通过系统地研究专业化和分工对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含义,使专业化和分工成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焦点。在其他一些贡献中,他猜想分工决定于市场的大小(1776,第1卷第3章),而市场的大小由运输效率决定(1776,pp.31~32)。他提出了一个资本理论,将资本视为提高迂回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的工具(p.371)。他还提出了现在被称做内生比较优势的概念。它意味着。即使所有人都是事前相同的,专业化和分工经济也可能存在,而且不同专家之间生产力的差别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p.28。本章第2.3.1和2.3.2小节将斯密专业化和分工经济的概念进行了数学化。 大卫·李嘉图(Ricardo,1817)则从另外一条线索展开了对专业化和分工的研究。他强周外生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以及被罗森(Rosen,1978)称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它意味着人际间或社会生产的互补性会使分工比非专业化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