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程伦理研究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美国工程伦理研究 |
 |
|
 |
美国工程伦理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17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811024326
·条形码:97878110243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
内容简介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是当代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彰显了工程的多重背景,即技术背景、商业背景、职业背景、社会政治背景,等等,多重背景之间的相经关系也凸显出来。旨在提高工程专业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标准的工程伦理研究与实践,在工程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得出很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问题不断出现,国内学者们开始关注工程伦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美国工程伦理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方法与实践策略以及它对未来工程伦理研究走向和跨文化工程伦理问题解决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工程伦理体系建构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总序
主编序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美国工程伦理的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工程伦理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评价
一、国外工程伦理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工程伦理相关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工程伦理相关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美国工程伦理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美国工程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美国工程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专家治国思想的延续
二、职业伦理传统的发展
三、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
第二节 美国工程伦理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政府与企业的基金支持
二、工程协会的自觉发展
三、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完善
第三节 美国工程伦理的发展趋势
一、质疑美国工程伦理
二、反思美国工程伦理研究
三、美国工程伦理的发展趋向
第三章 美国工程伦理理论内核
第一节 美国工程伦理目标与逻辑起点
一、工程伦理(学)是什么
二、工程伦理的目标
三、工程伦理的逻辑起点与基本理论假设
第二节 美国工程伦理分析框架
一、规范伦理理论
二、美德伦理
三、利己主义伦理
第三节 美国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工程伦理原则的起源
二、首要原则:诚实
三、核心原则:责任
第四章 美国工程论理方法论
第一节 美国工程伦理研究进路
一、理论分析的应用伦理进路
二、经验综合的实践伦理进路
三、两种研究进路的方法融合
第二节 美国工程伦理研究方法的层次
一、一般哲学与自然科学方法
二、专门伦理学与工程学方法
三、扩展人文与社会科学方法
第三节 美国工程伦理方法论原理
一、工程伦理方法论研究的意义与实例
二、多元方法论原理
三、反思平衡方法论原理
第五章 美国工程伦理实践策略
第一节 从一般道德选择到工程伦理决策
一、一般道德选择及其依据
二、工程决策的伦理维度
三、工程伦理决策
第二节 美国工程伦理决策主体的层次分析
一、个体层面的决策者
二、组织层面的决策者
三、社会层面的决策者
第三节 美国工程伦理决策策略体系
一、识别道德问题:价值分析方法
二、澄清相关事实:伦理审计方法
三、全面综合实施:伦理质量管理
一、美国工程伦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分析
二、美国工程伦理研究对中国工程伦理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出版了。这是东北大学文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贺。
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自1994年开始招生以来。已有一批博士毕业。他们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论文补充修改成为专著出版的,但出书毕竟零散,机会也不多。文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思想应当在刊物上发表,更为优秀者则应当作为专著出版。已经有不少大学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库。我们决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库。乃是步其后尘而已。
我们这个博士点是以技术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因此名为“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出版这个文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和交流研究成果,经受社会检验,鼓励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推进学科建设。因此,并不是每一位博士的论文都可以成书进入本文库出版,进入本文库必须经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文库也将把博士生导师有关技术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纳入本文库出版,当然也须经过评审。
文摘 第一节研究美国工程伦理的意义
一、选题背景
工程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牡会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伦理问题就蕴含于这些关系之中。关注工程中伦理问题的工程伦理学,已经成为工程技术发达国家的哲学家和工程师们所公认的研究领域。在我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关注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并且对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引进和吸收。但是就目前而言,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理解和借鉴基本上限于表层。相对来说,我国学者对美国工程伦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工程伦理
理论中的共识性原则和规范体系。对于这些原则与规范的形成背景、被确立的理由、在具体应用中的策略,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却少有提及。
伦理原则与规范是在特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中,人的伦理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异,在常规条件下,这种细微差异通过实践的磨合不会产生太大的冲突,但是在极端条件下,却会出翌沟通的困难和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产重的价值冲
突。因此,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绝对的、普遍共识性的伦理原则与规范体系是不存在的。只靠引进和应用一种工程伦理原则与规范体系来解决我们背景中的工程伦理问题是不充分的。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陈凡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的不倦教诲和大力提携,使我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学习和研究经验,这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寸草之心,无以为报。在此,谨表达深深的谢意!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写作,使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对于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东北大学出版社刘振军老师的热情帮助和认真审读下,拙作能够以更加严谨的表达、比较完美的形式及时出版面世,在此对刘老师给予我的多方指点、他所付出的极大耐心和辛苦,表示由衷的感谢!
李世新博士在我确定论文选题之初,给我提出了宝贵建议,使我能够在论文的构思和资料选取方面,走了很多捷径,并吸收了他博士学位论文中很多原创性和闪光的思想,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浙江大学哲学系的丛杭青教授在我的论文即将完成之际,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美国工程伦理学最新研究资料,使我能够对自己论文中观点的确立,给予更加充分的论证和更加有信心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前教授,辽宁大学的宋曙教授、陆杰荣教授、郭国勋教授和邵晓光教授,几位老师在学术上的引导、启发和教诲,对培养我的哲学境界、拓展我的研究思路和今后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均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