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理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责任心理学 |
 |
|
 |
责任心理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44421252/9787544421256
·条形码:97875444212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心理学新进展丛书
内容简介 在后现代主义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避开争论,力图寻求一条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道路,因而出现了多元化的心理学形式。这些新出现的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模式方面独辟蹊径,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心理学新进展丛书》第一批书目介绍的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女性主义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叙事心理学、生态心理学、主体心理学、意识心理学等反映的就是这些方面的新进展,而第二批书目在第一批书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包含了体验认知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家庭心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和心理学的质化研究方法等心理学的新取向,相信第二批书目的出版能为读者了解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提供有益的素材。
目录 第一章 责任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责任的内涵与本质
第二节 责任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责任的心理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视野中的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
第二节 自由意志作为一种相对的存在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责任的关系
第三章 责任的起源
第一节 责任的社会依存构想
第二节 责任的进化与适应构想
第三节 责任的文化依存构想
第四节 责任起源辨析
第四章 责任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界关于责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心理学界关于责任的研究
第五章 责任的心理结构
第一节 责任情境
第二节 责任的心理结构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附录:封闭式访谈条目
第七章 自我责任归因与推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附录:问卷条目
第八章 他人责任归因与推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附录:问卷条目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一个世纪之前,美国心理学的建立者威廉·詹姆斯(willamJames)在谈到心理学的状况时曾感慨地说,心理学只是一种“科学的希望”,还不是一门实在的科学。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心理学仍然处于分裂和破碎的状态,同自然科学相比,心理学仍然缺乏一个作为学科核心的共同“范式”。心理学是一个复数的心理学(psychologies),换言之,有多种多样的心理学。直到如今,也不存在一个统一、内聚的心理学。所以,若要了解心理学的进展,就必须了解各种形式的心理学,才能对心理学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写作《心理学新进展丛书》的主要理由。无论是该套丛书的第一批书目还是第二批书目,其目的都是让读者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了解存在于当今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学。 一、当代心理学的分裂 较之詹姆斯时代,心理学确实取得了辉煌的进步。昔日的心理学绝不能与今日的心理学同日而语。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心理学的分裂和破碎,直到今天,它还在体验着詹姆斯时代的困窘。
心理学的分裂首先是一种思想上的分裂。不同的心理学家由于其哲学世界观的不同,对心理的本质、意识的特性等问题的看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因而他们往往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导思想的分裂可以从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的矛盾和对立上看出来,几乎所有的西方心理学学派的对立。
文摘 责任认知是指认知者对于特定情境条件下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的感知、归因、评估和推断的过程。责任认知的核心是作出某人对某事是否应承担某种责任的判定。围绕这个核心认知环节展开的认知活动主要包括:对责任情境的认知、对情境可控性的认知、对责任情境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认知、对当事人承担责任的自觉性的认知和对责任决策过程及其道德层面的认知。
责任情感是指人们对责任行为、事件及其结果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或是否符合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责任情感的主体包括责任承担者以及了解责任情境的旁观者或评估者。责任情感的客体即责任指涉的对象,包括责任情境中的求助者、受害者以及其他引起注意的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责任情感在性质上可以分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
责任行为是指那些对特定责任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结果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为表现。责任行为可能是责任情境或事件的肇始诱因,也可能是责任事件维持或改变的促动因素,还可能是导致事件结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责任行为及其影响贯穿责任事件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责任行为还表现在人们对事件结果的反应或反馈方面,譬如个体可能会因内疚而补救、因生气而谴责、因同情而帮助等等。责任行为既包括作为(如冒犯),也包括不作为(如疏忽);既包括外显的行为反应,又包括内隐的行为动机和目标意向。
(四)责任是一种习得的心理品质
责任从何而来?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深究下去,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假设或解释:是约定俗成的,还是权威意志的结果?是生而俱来的,还是教育和实践的结果?实际上,有关责任的起源问题,理论界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论或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