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穿墙故事:再造柏林城市 |
 |
|
 |
穿墙故事:再造柏林城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302118450
·条形码:97873021184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柏林可以说是欧洲唯一一座将20世纪沧桑全都录的城市,世纪初的繁华、世纪中的战事以及政治上的冷漠,一一展现在她城市的肌理脉络中;作为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肩负着厘清德国过往与未来的重大使命,然而除却冰冷理性、代表着富强现代国家的分类指标,寻常的她散发出什么味道?透露出什么风华? 她有一种难以言喻、在其他城市里感觉不到的独特调调,说不上是舒适悦人的,只能说她是有个性;就像德国电影《罗拉快跑》里的罗拉,染着怪异橘红色头发,长得不美不丑,也非有棱有角,身材虽高却不修长优雅,衣着既不时髦也不复古,个性叛逆孤僻,表情冷冷,但意志力坚强,总想一再改写历史。
本书以德文“Berlin”(柏林)、“Einheit”(统一)、“Raum”(空间)、“Leben”(生活)、“Internatinal”(国际)与“Nachdenken”(省思)分章,这些德文字所涵构的主题,与两德统一后的柏林都市、建筑发展有着深切的关系。在这些德文字义涵指的主题下,挑选出统一之后柏林的新建设案例,案例的挑选标准以下列指针为准则:1. 所涉及的问题较具代表性;2. 在建筑上达到较为优秀的成绩。
柏林城市,无论是政治、战略、经济或是人文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像这样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在近代以降的欧洲城市中尚未发生过,可以预期所面临的高度困难;另外,第二次战后德国政府倾向政治人性化,加上德国民族性的天生谨慎,在面临都市重建问题时,必然采取了非常慎重的处理方式,因此可以预期,无论手法高低与成果如何,这些都将提供都市计划与建筑界许多宝贵的经验。
作者简介 沈祉杏,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工程硕士。曾于德国柏林Feddersen un v.Herder建筑师事务所、德国柏林Widak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建筑设计师,以及台北科技大学与台南昆山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现于北京成MO>AR>architecture research studio(摩阿建筑研究室),担任负责人。
著有《歌乐美——土耳其卡葩多其亚的庶民建筑》、《日治时期台湾住宅发展1895——1945》。
媒体推荐 书评
柏林,曾经是一个陆地上的孤岛,曾有着一道捉弄命的隔离长墙,而今,坚固的墙早已倒塌,东西两边的人也已经可以自由穿越而过,但面对城市里坑坑洞洞的历史遗迹,该怎么重新出发?
编辑推荐 柏林,曾经是一个陆地上的孤岛,曾有一道捉弄命运的隔离长墙,而今,坚固的墙早已倒塌,东西两边的人也可以自由穿越而过,但面对城市里坑坑洞洞的历史遗迹,该怎么重新出发?本书作者以一个建筑人以特有的审美眼光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景,为你交出了一份独特的柏林城市印象拼图。
目录 柏林城市印象拼图
众生相——柏林人
她的往昔——柏林黄金年代
静止的流动场所——柏林的车站
逛大街何处去——柏林的广场
欢乐与美丽的诉求——柏林的大型集会
……
文摘 书摘
皇宫建筑的体积是一种精细的都市尺度分析结果,使其拥有足够的分量
作为柏林市的中心点,以及东西两向交通要道的地标。而从建筑物的功能来
看,此区更是柏林的心脏,不只有政治功能的建筑物,如外交部、市政局(R
athaus)与都市建设局,也有文化性建筑物,如北边的新博物馆(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损毁)、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erie)、帕加马博物馆(Pergamonm
Museum)、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以及古典博物馆(AItes Museum),西边
有历史博物馆(Historisch Museum)、新卫兵纪念馆,西南边则是柏林重要
建筑师申克尔设计的仿哥特式教堂与建筑学会中心(Bauakademie),其中建
筑学会中心在建筑史上更有着创新的重大意义。1747年,位于皇宫北边柏林
大教堂(Berliner Dom)的兴建工程被迫停止,这一事件代表着德国近代史上
宗教力量与君主极杈政治力量的消长,宫殿广场的基地得以扩大,从此更巩
固了其政治最高权力的象征地位。
许多外国游客来到柏林,到了著名的柏林宫殿广场,若非了解德国近代
历史,可能一头雾水,因为现今广场上的宫殿已经消失,只剩下不怎么美观
的部分宫殿地基,广场徒留空旷,加上柏林传统的庞大街道尺度,遂产生一
种灰暗冷清与尺度不协调之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皇宫所在市中心归属于东德,虽然宫殿建筑体并未受战火严重波及,却因宫
殿建筑所代表的封建色彩而不见容于东德政府。1950年宫殿建筑主体被爆破
拆毁,只留下皇宫入口大门的立面以及部分雕饰、阳台,其余的庭院装饰元
素则散置于市中心各个不同的建筑物内。
消失的皇宫,从遗留下的历史照片看来,对见惯庞大建筑的现代人而言
,仍显得非常宏伟,有震慑力;可以想像,对于18世纪与19世纪的人们而言
,这座皇宫代表的意义与分量。东德政府让皇宫消失之后,从1973年开始以
被称为共和国广场(Palast der Republik)的长形透明建筑体取而代之。其
整体表面覆盖棕色玻璃,面积约为整个广场基地的1/3,比原来的皇宫面积
小了一半以上。基地退缩至临河岸,形成从菩提树下大街而来所面临的荒凉
广场。然而在广场中显得单薄的共和国广场建筑体,在实际的尺度中却已经
是一座拥有长180米、宽85米、高25米的庞然大物。
P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