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风雅武汉/点评中国文库系列丛书

2010-11-2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风雅武汉/点评中国文库系列丛书 去商家看看
风雅武汉/点评中国文库系列丛书 去商家看看

 风雅武汉/点评中国文库系列丛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500584733
·条形码:97875005847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一座蒙受曲解的风雅之城。
  这是一座在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城市。
  这是一座江汉朝宗、龟蛇玄武、三镇雄踞的风雅之城。
  那只傲然的黄鹤仍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在兹地的百姓心中飘飘渺渺地飞翔。
  背负着千古骂名的九头鸟仍引颈高鸣:“不服周”……“不服周”……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猜到,这座城市就是“九省通衢”的武汉。
  也许,你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每天清晨在长江大桥上跑步;也许,你只是路过武汉,从车窗里瞥见过黄鹤楼的侧影;也许,你从来没有机会感受武汉的气息,只能远远地望着,在地图上测量自己与它的距离;也许……
  但是,你对这座因水而兴,缘水而盛的城市了解多少呢?
  是张之洞的督鄂新政?是天下江山第一楼?还是让人“秋来倍忆”的武昌鱼?抑或是威名远播的“武汉制造”?
  由湖北南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风雅武汉》,作为“点评中国文库系列”的第一笔,擦亮了读者的眼睛。
  近年来,以城市为题材的图书几近风靡。在其逐渐成为时尚的时候,“点评中国文库系列”尝试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关系:它们不再是传统书籍中的文字配插图,而是两个并行的信号系统,互相交映,相得益彰。
  顾亦兵先生用他生花的妙笔,纵贯历史,结合现实,使《风雅武汉》的风雅气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散。他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应冲着文坛的喧哗而写作,而应该冲着世间的安静而写作。
  这里的武汉是一个深邃的武汉,也是一个活力的武汉。
  这里的武汉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汉,也是一个众人瞩目的武汉。
  这里的武汉是一个有“小家碧玉”之清秀的武汉,也是一个有“大家闺秀”之风雅的魅力武汉。
  沏一壶香茗,用心品味这本书,一种叙述娓娓道来。它讲述典故传说、讲述历史人物、讲述名胜古迹、讲述风土人情和名优特产,还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和历史文化的吉光片羽。
  如果你有在床头放上一本书的习惯,那么这本《风雅武汉》绝对是你深蓝梦中的一缕清音。
作者简介 顾亦兵,男,1962年生,浙江绍兴人,历史学硕士,武汉理工大学企业文化与咨询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任中共武汉市委讲师团副主任。著有《缚苍龙》、《江汉朝宗》等。

媒体推荐 书评
一座江汉朝宗、龟蛇玄武、三镇雄踞的风雅之城
一座诗意笼罩的城市,历代文人骚客吟咏兹地,诗词歌赋灿若星河
那只飘逸的黄鹤仍在一代又一代武汉人心中飘飘渺渺地飞翔
背着千古骂名的九头鸟依然引颈高鸣着:『不服周』……『不服周』……

编辑推荐 本书从武汉的人文地理、人文历史、人文性格、诗词文化、名人轶事、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几个角度出发,介绍了武汉作为一座风雅城市的风雅韵事。此外,本书另辟两篇内容,特别介绍了两位历史名人:祢衡和张之洞,并介绍了源于其事的历史文化。
目录
引言:一座蒙受曲解的风雅之城
第一篇:江汉朝宗流汤汤——武汉的人文地理
天下之中
江汉朝宗
龟蛇玄武
第一篇:盘龙嚆矢三镇踞一一武汉的人文历史
……
文摘 书摘
生活中的张之洞,原本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清代官场,爱玩古物成风,
张之洞尤酷嗜此道。
早年张之洞与潘祖荫等人曾在北京以流连诗酒、赏玩古董字画出名。后
来,张之洞历任封疆,爱好古玩的雅兴不减,且自命精于古物之鉴别。
清朝末年,古玩行情看好,利润巨大。故仿古赝品也应运而生,而且几
乎达到乱真的程度。有一年,张之洞在京城以高价购得一古鼎,此鼎乍一看
斑斓璀璨,可谓价值连城,其极为自鸣得意。回鄂时便大张筵席,遍请僚属
共同欣赏。席问便置古鼎于案,插梅花一枝于鼎中,注水少许以润花。不料
酒过三巡,鼎下竟有水徐徐流出,满堂惊愕,大扫雅兴。
后经仔细检视,方知此鼎并非古铜所铸,实乃纸板仿制之赝品。张之洞
方知为古董商所蒙骗。此事一时在朝野上下传为笑柄。
张之洞虽祖籍直隶南皮,世人常以“张南皮”称之,但因其父曾在贵州
为官,他生长于贵州,说得一口贵州官话,并无半点北方口音。
张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因身材甚矮,曾有人作画讥之。武昌
横街头,到处都是书画、古玩等店铺。光绪末年某日,某裱画店板壁上裱有
用水彩画的“三奇闻”画幅,画的是三个矮子的写生:分别是张之洞、瞿廷
韶与巡警道冯绍祝。张之洞贵为总督,身材矮而瘦,瞿廷韶亦以瘦小称,冯
绍祝系粤人,绰号“冯矮子”。画像突出一个“矮”字,招来许多人驻足观
看,一时轰动省城。
张之洞知道这是店家利用文人的笔墨游戏唱生意经,也不介怀,嘱僚属
将画买下,事遂寝。
张之洞出身于官贵之家,本人科举及第又早,很少知道农民的艰难与寒
士的困窘。他常说:“未必一个人二三十两银子都没有么?”加上他心性高
傲,创办新政,讲究排场;爱好古董字画碑帖;经常请客宴会,诗酒流连;
喜欢送礼赏赐,所费不赀。如此,一年到头结算下来,往往入不敷出,陷于
窘境。到年关时手头拮据,便常命人拿物去当铺典质。
清末年间,武昌“维新”等大当铺有一行情:凡是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
,每口箱子当200两银子,并不开箱看内里是什么东西,只照箱数付给银两
。开春后银根松动,督署再用银两赎回箱子。当铺则赚一笔可观的利息。总
督典质,这在清末官场也是奇闻一桩啊!P140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