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

2010-11-2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 去商家看看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 去商家看看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220060882
·条形码:97872200608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国际经济发展大局,在透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国情、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农业发展要件等方面内容的讨论,探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境遇、利弊条件以及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特别针对中国入世后面临日益强劲的全球化浪潮冲击这一现实,对粮食安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讨,目的是为中国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增强竞争力,走向强大和发达,进行学理的探讨和研究,同时也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刘慧宇,女,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先后在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致力于社会经济、金融理论、历史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媒体推荐 前言
中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政府对农业向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农业改革率先启动,最早引进市场机制,使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二、三产业相比,中国农业发展水平还很有限,尚属弱质产业。因此,当时代车轮驶入2l世纪之际,世界经济迅速向一体化或全球化发展之时,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在国际竞争中融于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并走向强大,以此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达和强大。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借助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纽带进入国际经济统一体系运行,对已有的生产、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将产生重大影响。换言之,面对不可抗拒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也势必迎来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新世纪之初,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在客观上将中国迅速推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而农业因其地位和特性而首当其冲。
中国加入WTO,将农业进一步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大框架中,有利于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必然承受巨大冲击。充分利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必须制定合乎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
本书的撰写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第一章分析经济全球化不可遇止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第二章分析中国农业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国农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指出农业国际化是中国农业参与全球化经济运行体系的门径,并由此提出政策调整重点问题。第四章至第七章集中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战略问题。包括粮食安全、农产品对外贸易、农业保护、可持续农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战略意向和主要方略。
本书的撰写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最终能够与读者见面,得益于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在此致以真诚谢意。由于作者学疏识浅,书中缺点与错误一定不少,诚望读者批评赐教。
作者
2000年12月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枧角
一、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
(一)全球化的概念认识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三)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
文摘 书摘
我们常常以为,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定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工业落后的国家一定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现实恰恰相反,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并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工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却是发展中国家。当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沃西夫·里昂惕夫发现: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出口越来越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即为什么美国这样工业高度发达和资本充裕的国家,却要以出口主要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角色参与国际分工呢?
谜底在这里:美国以高度发达的农业支撑了工业迅速腾飞,反之,工业的高度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构成要素得到了根本性改造,工农业同步发展,农业已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转化,劳动生产率已实现了巨大飞跃。这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那种主要靠手工劳动和大自然恩赐的传统农业所不能比拟的。也就是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出口的农产品已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今世界上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本质上并不是工业落后,而是农业落后。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不可能产生先进的工业,而不先进的工业又使农业更加落后,最后导致工农业脱节,形成二元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难以飞速发展。这一恶性循环使落后国家越来越落后。
国际经验对于我国确立农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足资借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经济底子薄,工业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产生工业利益偏好、城市利益偏好的诱因更多。因此,更需要我们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发展农业的要求。制定农业政策,协调好其他方面的政策。否则,我们有可能重走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甚至受到客观规律更加严厉的惩罚。
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国的改革始自农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中国发展的方向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率先突破并首战告捷,带动了全国其他领域的改革。而伴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入,留下了许多非常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历史回顾
1978年我国试图通过在农村地区重新引人物质刺激的手段,以克服“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在已有的政治和社会体制框架内增加生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