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2版)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2版) |
 |
|
 |
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1996年10月
·ISBN:7560913318
·条形码:978756091331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二版)》介绍用电力电子器件所组成的交流调压调速、串级调速、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机械特性、运行特点及适用场合等。重点为变频调速系统。
《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二版)》特点是:叙述简练、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着重物理概念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经过精选,注意反映工业应用上的新成就。每部分均有应用实例,重点部分还介绍了系统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各章附有小结及习题,便鱼学生自学及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实际应用的专科教材特色。
《电力拖动交流调速系统(第二版)》为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的试用教材,也适用于职工大学及业余大学,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及短期培训班亦可选用,并可供厂矿工程技术人中进修及工作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
1.1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原理
1.2 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1.3 调压调压速系统的组成与特性分析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二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2.1 串级调速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异步电动机在串级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2.3 串级调速系统的总效率
2.4 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
2.5 串级调速系统的闭环控制
2.6 串级调速系统的几个特殊问题
2.7 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的应用
2.8 超同步串级调速系统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三章 变频调速中的一般问题及变频器
3.1 变频调速中的一般问题
3.2 交-交变频器
3.3 交-直-交电压源型变频器
3.4 交-直-交电流源型变频器
3.5 电流源型变频器的多重化技术
3.6 脉宽调制型变频器
3.7 大功率晶体管、可关断晶闸管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逆变器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第四章 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
4.1 变频调速系统的主要控制单元
4.2 电压/频率比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4.3 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4.4 矢量变换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小结习题及思考题
第五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
5.1 概述
5.2 他控变频式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5.3 同步电动机用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5.4 自控变频式同步电动机(无换向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5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换流
5.6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特性及调速方法
5.7 无换向器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及调速系统
小结习题及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电力电子学、微电子学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由于交流传动克服了直流传动的缺点,发挥了交流电动机固有的优点,当前又很好地解决了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电源装置,所以交流传动已进入了与直流传动相媲美、相竞争的时代,并有明显的取代趋势。
交流调速技术是一门横跨电力、电子、电机、计算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新兴的综合技术,它的内容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在国外,交流调速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在国内,虽然在实用化方面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发展很快,近期将会出现一个推广近代交流调速的新热潮。
国内外近代交流调速的内容,目前可概括为:①变频调速;②串级调速;③双馈电机调速;④无换向器电机调速;⑤交流伺服系统;⑥交流步进拖动系统;⑦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⑧交流调速节能技术;⑨中高频电源应用技术等。交流调速控制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相位控制;②变压变频(VVVF)控制;③滑差频率控制;④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⑤矢量变换控制;⑧磁场控制;⑦微型计算机控制;⑧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⑨直接转矩控制等。其中带*号者为最近发展的主要技术。
文摘 2.1.3附加电动势的获得
串级调速的核心环节是产生附加电动势E1的装置,由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中感应电动势E2的频率是随转速而变化的。附加电动势岛的频率必须跟随E2的频率改变而同步变化。因此,要求附加电势源既要电压可变,又要频率可调,还要可逆地传递功率。这就需要在转子侧引入变频器才可实现上述四种运行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实际系统中是把转子的交流电动势变换成直流电动势,然后与一直流附加电动势进行比较,控制直流电动势的幅值,就可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这样把交流可变频率的问题转化为与频率无关的直流问题,使主电路和控制回路大为简化。
自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问世以后,人们在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端联接一个不可控整流器UR,把转子交流电动势整流为直流电动势,再通过由晶闸管组成的相控有源逆变器UI,获得一个可调的直流电压,作为转子回路的附加电动势。控制有源逆变器的逆变电压Ub,便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另从功率传递关系看,通过逆变器UI,能把转子侧传递过来的转差功率,回馈给交流电网,提高了调速的效率,如图2-4所示。由于转子回路采用了不控整流器,转差功率只能经过整流器UR输出,为有源逆变器UI吸收,再回馈给电网,而无法实现由电网向电动机转子输送转差功率,转差功率的传递是单方向不可逆的。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