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荆轲外传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秦时明月—荆轲外传 |
 |
|
 |
秦时明月—荆轲外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9787801883797
·条形码:97878018837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秦时明月:荆轲外传》是一部历史武侠游说,以真实为本、架构一部秦代的武林风云。精彩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仇、刀光剑影,小说情节跌宕,处处机锋。
作者简介 一九七○年于台大毕业,七一年于台大电机研究所就读期间与林百里先生共同研发出台湾第一部计算器,并获得台湾青年奖章。七三年任金宝电子总经理。一九八○年加入英业达公司,从厂长、总经理至八八年任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博士称他为“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学家”。一九九八年创立“明日工作室”,鼓励阅读与创作,著有《成功致富又快乐》等二十余本畅销书,作品涵盖文学、经济、教育、未来趋势等。二○○○年起致力于利用网络与科技解决贫穷问题,并于二○○二年成立“千乡万才”公司。二○○三年十二月七日辞世。
编辑推荐 《秦时明月:荆轲外传》由温世仁生前初步定稿并投影出他提剑追梦的一生,深情重义的他,在小说中挑动普遍性的公理,诉诸人性价值。
目录 温式武侠
阅读的革命
曙光出鞘
第一章 濮阳之血
第二章 问道剑圣
第三章 激战牛首村
第四章 情深谊长
第五章 惊天十八剑
第六章 名扬燕国
第七章 临危受命
第八章 风云际会
第九章 易水送壮士
第十章 意外拦截
第十一章 托孤重任
第十二章 图穷匕见
第十三章 亡命天涯
……
序言 明日工作室成立之初,我曾出版了一本《媒体的未来》,预测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至今不过四年,大致的发展都如当初的预期。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和发达,媒体的内容有更大更新的表现空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也愈来愈全球化。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全世界几乎都是同步目睹整个悲剧的发生,很多讯息事后虽然可以再制和整理,但媒体对人类生活撞击的直接程度,已经超出我们以前可以想象的范围。更不用说像网络的发言讨论,几乎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发言位置,没有人敢漠视网络行销的力量,以及网络对文学发表形式的挑战。
书也是一种媒体,这个传统媒体受到冲撞之后,原本很多人预期会有电子书的出现,然而事实证明,人们还是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书,很难以另一种全新的载体流通,因为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媒体载具已经过多,有纸本书,有广播,有电视电影,还有计算机和网络,几乎包含了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以现有的载具去吸收信息,尚嫌不够,如何能再学习并接纳新的载具。以市场行销而言,挑战消费者的惯性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更何况是一个习焉千百年的阅读习惯。
人类的文明不断的发展演进,知识的媒介和平台却没有相对应的大幅进步,原因何在?人们仍习惯从单一的平台吸取知识。但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纸本书确实产生莫大的挑战,当你能够轻易地同时以文字、影像和声音来进行学习和传播,人们还会只满足于文字的构成吗?
惯性的阅读习惯,以及人们对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满足,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但其实这正是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也正是“多媒体书”这种新产品,应运而生的背景条件。
这种书的革命并不是要取代原来的传统形式,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多元化,让阅读的包容性更强,可能性更大,从而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媒体书”不只是惯性里认定的书,它同时让内容更多样和普及,让不同平台上的人都能依自己的惯性去取得知识和美感。
所谓的“多媒体书”,它不违背原有的阅读习惯,而是在原来的脉络里,加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前人类学习知识和美感经验,主要来自纸本书的传播,然而现代人却是从三种Display(显示平台)去学习和观赏,一种是Paper Display;一种是TV Display;另一种是Monitor Display,这三种平台几乎囊括了现代人所有吸取信息及知识的管道,单一的媒体平台不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补充和知识学习的需求。而这些不同的Display,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也具有互相补充的功能,毕竟,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和互动,阅读亦然。“多媒体书’’便是以不同的平台来满足不同族群对学习的需求,让阅读变得更生动,随时随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
而且“多媒体书”并不因为包容了不同的Display而有价格上的负担,它基本上仍是一本书的大小、重量及价格,却能让读者享受不同的平台转换,习于纸本书的人可以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喜欢影像阅读的人可以在动态的影片里学习知识;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从互动的光盘里得到丰富的内容。这是一种对传统出版的“宁静革命”。 媒体是人类沟通的T具,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然而工具终究不能取代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工具为了服务和满足人们的渴望而改进。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媒体包围,贴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到网络上,或是一则街头上的广告;同步接收国际新闻,寰宇大事,或是欣赏一部文学巨作。因为媒体的便利,生活在这个世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具备了更好更多元的学习条件,也拥有更辽阔的世界。“多媒体书”不会是媒体发展的尽头,但可以预见的是,它将再次带来阅读上的新革命。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