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我的小木屋

2010-11-0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的小木屋 去商家看看
我的小木屋 去商家看看

 我的小木屋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535440532
·条形码:97875354405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的小木屋》是作者从1996年至2008年12月间所写近两百篇文章中精选汇集成书的。这些文章多在全国权威报刊发表过,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意识,自由精神和说真话、抒真情的良知与人格。内中《风筝》一文,最初发表于《新民晚报》。后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教学名篇佳作”,《学习报·阅读文库》、《状元阁·网上高中读本》等50多家媒体、网站,与鲁迅、巴金、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散文,共同入选名家名篇或古今名篇。《蝗虫与神》,曾荣获《杂文选刊》2000年全国征文一等奖。
作者简介 叶景贤,河南平顶山市东郊叶庄村人,1933年4月10日生。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58年至1959年,曲艺作品《张二嫂走娘家》、《王兰香堵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59年春至1978年秋,先后从事专业新闻写作14年,在《河南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大量新闻、通讯、文章。粉碎“四人帮”后至今,在全国各地四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文二百多篇(首)。著有《从心集》、《怪人经世录》等。散文《风筝》、《我的小木屋》,叙事诗《晋级》,与鲁迅、巴金、徐志摩、艾青等人的诗文,共同入选名家名篇及古今名篇。杂文《蝗虫与神》,在《杂文选刊》2000年海内外征文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第一名。1980年9月,受命组建第一届平顶山市文联,并主持市文联全面工作至1984年7月。曾为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编辑推荐 《我的小木屋》是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我所认识的叶景贤先生

卷一
我的小木屋
风筝
风筝之二
致一棵桃树
废墟上
套圈
火箭形景观灯

看玩猴
我听八哥说人话
赏雪小记
街头所见
卖桃女
桥头飞雪
“红伤”风波
蚂蚁遇难记
鹦鹉又飞回来了
水底的天空
门卫的变迁
割草
三道门
我养石莲花
半斤月饼
我爱夏天
看游船
赏花小记
滚草坡
尺蠖与蚂蚁
喜鹊搬家
漫步田野
蝶飞瓜田
瓜农
白玉兰之死

卷二
渴望读到文史类薄本书
令人生敬的骨肉亲情——读林非散文《离别》兼及朱自清散文《背影》
诗人与月亮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若个是陶家
道德苛求的意义——读林非的散文《灵魂的震撼》
茫然
关于“灵与肉”的思考
人间有味是清欢

卷三
海南热带植物掠影
海南热带植物拾趣
谒张衡墓
我在天涯海角
石人山银项瀑布
俯视“连心锁”
走进殷墟
说沈园
重走牧童路
月湖观鱼
谒贾谊宅
京都奇遇二则
我在北戴河

卷四
观赏哈哈镜引起的联想
蝗虫与神
游戏规则
梦中遗书
官不修衙与官争修衙
哀鸟兽驯化
如果开放批评……
杂感

卷五
路温舒的人权意识
曹摅的治世之道
周昌保护赵王的壮举
小议徐乐上书
董贤为什么自杀?
名垂青史召信臣
谈谈官匪一体的侯览
共赏妙文《钱神论》
谄媚高手殷仲文
重臣傅縡反腐遭杀
大祸临头与安之若素
德劭名高刘庭式
仁德皇后救苏轼
人性未泯王安礼
说说施全刺桧
谈谈吴潜遭政治诬陷的结局
王安石的官品与人品
帝王的长生梦

卷六
冲出深山成大业——纪念曹靖华先生逝世十九周年
忆蓝翎
夫人患了“乳腺癌”
我与吴德来
附录:曹靖华致苏金伞信札转入我手的经过
后记
……
序言 读叶景贤先生《我的小木屋》,我一下子就想起了瓦尔登湖畔H·D·梭罗的那座小木屋。它们都远离市嚣,远离人群,处于茫茫荒野之中,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木屋的主人都怀着一颗和善质朴的心,与树木为伍,与鸟雀共鸣,与泉水共游,与山间的大气共呼吸,将整个身心同化于山川自然之中。读《庄子》,我曾读出一点心得,私下常以为与庄子有灵犀之通:神仙是什么?神仙就是能够化身于自然,与自然共生的人。观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水。他就是水,故入水而不溺;他就是火,故临火而不焚;他就是天地日月,故而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这样的人还不是神仙吗?中国古代的陶渊明,美国近代的梭罗都是这样的神仙。我想,深山小屋里的叶景贤先生也是希望要做这样的神仙的。
不过,叶先生似乎凡心未了,又只能做半个神仙。他总是不时走出他的小木屋,面对世风、士风、官场、商场做金刚怒目状,隐忍不住要发上一顿脾气,说出一番愤疾之言。这也难怪,当年的陶靖节先生,不也是作“金刚怒目”吗?在尘世间做一个读书人,总不能忘却黎民苍生,总不能忘却世上的不义与不平,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一种读书人的社会责任。依我看,叶景贤先生的这本集子中既有对尘寰的逃遁,又有对社会的介入。这并不矛盾,我全都欣赏。或许,正是由于他对天真、自然的热爱,才会有对丑恶、卑污的如许恼恨!
文摘 一夜大雪,使黑漆漆的城市,化为白皑皑的世界。放眼望去,天空白茫茫,白得高远澄澈;大地白茫茫,白得广阔深厚;楼宇白似冰清玉雕,树木白如梨花竞放。啊,世间一切,银镶素裹,成为艺术品,成为欣赏对象,再也看不见漆黑与肮脏。大雪将天地融合在一起,使高低依存在一起,把世界推人无差别境域,叫你分不清哪是天边,哪是地界,哪是贫区,哪是富地,只感到漫天雪白,白得洁净,白得悦目,白得诱人……
我迎着刺骨的北风,冒着摄氏零下十度的严寒,走出集装箱般的楼房,来到天高地阔的湛河岸边,观赏这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瞧,大雪的魅力,牵动男女老少,成群结队,顶风冒雪,潮水般向这里涌流。湛河两岸,成了赏雪胜地。三五成群的老人,伫立积雪掩脚的湛河桥头,指手画脚,七嘴八舌,品评大雪对农业、对生活的利弊得失;众多中年人,手举相机,忙着拍下妻子儿女拥立雪地的镜头;成双成对的少男少女,身着色彩艳丽的流行冬装,松开相握相抱的手臂,在雪地里飞奔追逐,当小伙追上姑娘时,他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将姑娘摁倒在地,俩人拥抱在一起,哗笑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在雪地上打滚嬉戏,姑娘娇声尖叫着,狂笑着,尽情享受这折磨的幸福和幸福的折磨;少年儿童的兴趣,集中在堆雪人、打雪仗上,他们掷出的雪弹,流星般飞向对方,那顽皮的身影,嬉笑着奔向对方,当彼此相捉,便手抓白雪,往对手嘴里塞、衣领里撒,那痛快开心之状,令人心醉。更令人动心的是,他们不因在雪仗中遭害吃亏而翻脸殴斗,相反表现出惊人的容忍与宽恕。我还发现,如果向阳之地积雪融化,少年儿童便到背阴处,寻雪追雪玩雪,兴致很高,乐此不疲。
后记 《我的小木屋》的编选,始于2007年初,付梓之前,又编人了几篇新作,并对某些篇章进行了一点修饰及补正。所选文章,多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过。按照文章内容与体例,大体分类,编为六卷。考虑到《曹靖华致苏金伞信札转入我手的经过》一文,是一段文坛佳话,其信札也有史料价值,故将此文编入附录中。二位前辈均已作古,此举也含有我对先贤追怀之意。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受到林非先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鲁枢元先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的特别关注。林非先生还对某些篇章的取舍,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先生原打算为小著写序,因健康不济,嘱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散文世界》杂志主编苏伟先生担当此任。据苏先生说,林非先生对他为小著写的序言,曾字斟句酌,亲自审定。林非先生对小著出版如此看重,令我十分感动。鲁枢元先生在新学年开学之初,在教学与科研诸事缠身,忙上加忙的情况下,抽出宝贵时间,放弃休息,细心批阅小著,并为小著书写了使我深受教益的序言,深情厚谊,当永志不忘。平顶山市第九中学资深高级教师王秀平先生,为小著的编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还在教务繁忙中,为小著书写了序言。《中国文化报》续鸿明先生,曾为小著的出版给予了热忱的帮助。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先生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刘学明社长及尹志勇副社长。他们关注文学事业的繁荣,重视散文图书的出版,对小著的问世,给予厚爱与支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