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
|
 |
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501774420
·条形码:97875017744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进程。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且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很少。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还会趋于恶化。因此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如何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所面临的一非常棘手的问题。
本书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2)不同农业技术选择及其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3)不同农业组织、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及其转移的动力类型(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组织及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为我国制定适当的农业产业组织和技术政策提供参考。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进程。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且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很少。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还会趋于恶化。因此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如何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所面临的一非常棘手的问题。
本书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2)不同农业技术选择及其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3)不同农业组织、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及其转移的动力类型(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组织及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
有鉴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根据长期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大多只注重非农产业发展的拉力作用,对农业内部组织和技术进步的推力与吸力作用的研究不够,理论研究存在缺陷,政策措施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的弊端。本书认为:(1)应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定义为:家庭内务农边际收益(收入扣除成本)低于预期农村非农业和城市“边缘行业”劳动力边际收益的农业劳动力。这一定义更具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性。(2)从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出发,同时关注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根据我国的经济环境,动态地研究工农业两部门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组织演变、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上,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演进、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可能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并结合近期和长期工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实际情况,提出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并指出,通过农业组织创新和技术进步扩大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是目前阶段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浅层次转移的有效措施。(4)弥补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重“外”不重“内”的缺陷,突破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与就业关系问题上的偏见,扩展和深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进一步工业化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制定适当的农业产业组织和技术政策提供参考。
本书研究的总的观点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直接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不断下降的过程,以致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从而最终实现工业化。我们强调农业组织改进和技术进步,提高农业部门内部劳动力就业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要将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而是为其向更高层次的有效转移创造条件。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加速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继续发挥其在吸纳农业劳动力中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城镇聚集型”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依据中国国情,我们提出,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走以小城镇为主渠道,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中国式转移道路。可以通过乡镇企业集中布局来带动小城镇就业能力的提高,通过“村镇兼并”带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控制与发展相结合的策略,扩大大中城市人口与劳动力容量,仍是今后中长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占俊英,女,1962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执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老先生,专长于人力资本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受康涅狄格州中央大学(Central Connecticut University)邀请,在该校访问讲学一年。近年来在经济日报(理论版)、中国经济时报、中州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报刊杂志发表经济研究论文10余篇。特别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受到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谭崇台等教授的称赞。
目录 摘 要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经济环境的再认识
(四)发展理论的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