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国际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第5版) |
 |
|
 |
国际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第5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75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300042090
·条形码:9787300042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跨国企业管理系列·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最近20多年,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能够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而具有更强的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正是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如联想、华为、TCL、美的等开始走出国门。与此同时,国内竞争的国际化,也使得在国内市场经营的企业不得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了解国际企业管理的各种知识,对经理人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从文化、战略、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跨国管理进行了阐述,是一本概念清晰、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优秀教科书。
中国加入WTO后,在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日益加快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国际管理,成为企业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本书的出版,正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关跨国经营管理的精妙理论和实用指导。
本书共4篇,分为17章:第Ⅰ篇介绍国际管理的基础环境,融合运用宏观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的案例分析两种方法,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政治、法律和技术环境,全球竞争形势,以及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第Ⅱ篇详细描述了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内涵与维度、跨文化管理、组织文化与多样性和跨文化沟通等;第Ⅲ篇分析国际战略管理,论述了战略计划、政治风险和谈判、组织国际化运作,以及决策与控制的方方面面;第Ⅳ篇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综合而深刻的阐述,主要涉及跨文化激励、跨文化领导、外派人员的甄选和召回、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劳资关系和产业民主。此外,为读者精心打造的能力训练体现了国际管理理论、技巧与实践的综合运用。
本书适用于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及相关涉外管理专业师生和研究人员,也可作为跨国公司及涉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重要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国际管理学术界知名学者,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I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杰出教授。写作并合著了26本不同类别的大学教材(包括本书——在他因病辞世前几个星期完成的),且已被译成很多版本。他还在《管理学会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以及其他实践类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此外,他还是《领导研究杂志》(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管理学会《新时代》(New Time)特刊的主编和很多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是管理学会活跃的会员。
编辑推荐 最近20多年,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能够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而具有更强的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正是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如联想、华为、TCL、美的等开始走出国门。与此同时,国内竞争的国际化,也使得在国内市场经营的企业不得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了解国际企业管理的各种知识,对经理人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从文化、战略、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跨国管理进行了阐述,是一本概念清晰、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优秀教科书。
中国加入WTO后,在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日益加快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国际管理,成为企业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本书的出版,正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关跨国经营管理的精妙理论和实用指导。
本书共4篇,分为17章:第Ⅰ篇介绍国际管理的基础环境,融合运用宏观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的案例分析两种方法,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政治、法律和技术环境,全球竞争形势,以及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第Ⅱ篇详细描述了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内涵与维度、跨文化管理、组织文化与多样性和跨文化沟通等;第Ⅲ篇分析国际战略管理,论述了战略计划、政治风险和谈判、组织国际化运作,以及决策与控制的方方面面;第Ⅳ篇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综合而深刻的阐述,主要涉及跨文化激励、跨文化领导、外派人员的甄选和召回、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劳资关系和产业民主。此外,为读者精心打造的能力训练体现了国际管理理论、技巧与实践的综合运用。
本书适用于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及相关涉外管理专业师生和研究人员,也可作为跨国公司及涉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重要参考读物。
目录 第Ⅰ篇 基础环境
第1章 全球发展
学习目标
《商业周刊》案例导读:新经济
概述
日渐加强的国际化趋势
……
文摘 书摘
对沟通的诠释
在国际环境中沟通的有效性常常由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对相同信息的理
解有多相近来决定。如果意思理解不同,就不是有效的沟通。例如,一家美
国公司想提高其日本员工的绩效。该公司实施了一项员工激励计划,即工人
将会基于其工作成果的超出获得额外的报酬。这个在美国实施得很好的计划
在日本全盘失败。日本人习惯在团队中工作,并且习惯按团队付酬。在另一
个案例中,一家美国公司为能够提供提高生产率建议的员工提供奖金。日本
员工抵制该计划,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能够独自为生产率的提高负责,而总
是需要集体努力。当公司改变体系并开始为提高集体生产率付酬,便成功地
获得了员工对该计划的支持。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当双方对信息的内容达成一致时,一方觉得有必要劝
说另一方接受信息。下面是一个例子:
摩托罗拉大学(Motorola University)最近精心准备了一场在中国的介
绍会。在仔细考虑之后,主持人将之命名为“合作关系不会衰退”。介绍会
的要又是:摩托罗拉已经来到了中国并将留在这里帮助中国经济创造财富。
它与供应商、分包商和雇员的关系将会对构建中国经济结构和通过外贸获得
硬通货做出长久的贡献。中国听众礼貌地听完了介绍,但是当被邀请提出问
题时,他们相当安静。直到最后,一位经理举手问道:“能不能给我们介绍
一下有关按绩效付酬的事?”
很明显,摩托罗拉的介绍人员认为,有必要使听众确信该公司要长期留
在中国。而出席介绍会的人已经接受这一观点,他们想要讨论其他的问题。
阿德勒提供了另一个例子,她指出,在外国文化环境中做生意的人常常
误解信息的意思。结果,他们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从下面的加拿大人在中
东做生意的经历中可以看到。这个加拿大人与一位高级官员的会面不是在封
闭房间里举行的,而且经常被打断,对此他感到很奇怪。
加拿大的文化认为:(1)重要的人物有大的私人办公室并有秘书来控制
人员进入办公室;(2)重要的业务优先于次要的业务,因此不会被打断。加
拿大人认为……开放的办公室以及不断的打扰意味着该官员的地位没有他原
先以为的高,且没有兴趣处理手边的这项事务。
P259-P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