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女神蓸主娘娘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北江女神蓸主娘娘 |
 |
|
 |
北江女神蓸主娘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218061230/9787218061238
·条形码:97872180612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内容简介 英德多处庙宇都供奉有曹主娘娘的神像,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曹主娘娘,并能讲述一些关于她显灵佑民的故事。令人惊奇的是,英德周边的清新、阳山、连州、连南甚至广州、广西武宣县等地均有类似现象。但如此普遍的现象却未见于以前系统的论著当中,只有《英德县志》和《韶州府志》等地方志书有简单记载。笔者认为曹主娘娘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成了笔者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2006年12月1日至6日,笔者参加了在台湾中央大学举办的“人物与地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内地受邀的18人之一。研讨会的主题是“族群、历史与文化”。
目录 一、北江中游水系文化特征
二、曹主娘娘的传说
三、西庙——曹主娘娘文化的发源地
四、对英州客家庙宇文化的影响
五、对英德周边庙宇文化的影响
六、北江女神文化的代表
后记
……
序言 英德多处庙宇都供奉有曹主娘娘的神像,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曹主娘娘,并能讲述一些关于她显灵佑民的故事。令人惊奇的是,英德周边的清新、阳山、连州、连南甚至广州、广西武宣县等地均有类似现象。但如此普遍的现象却未见于以前系统的论著当中,只有《英德县志》和《韶州府志》等地方志书有简单记载。笔者认为曹主娘娘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成了笔者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2006年12月1日至6日,笔者参加了在台湾中央大学举办的“人物与地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内地受邀的18人之一。研讨会的主题是“族群、历史与文化”。来自两岸四地(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的专家、学者30多人宣读了各自的论文。
文摘 广州西村增埗曹主娘娘庙
曹主娘娘文化不但影响了北江中游水系这一区域的文化,而且还影响到珠江三角洲部分地方。其中广州西村增埗曾建有一座曹主娘娘庙。
查《广州市志》载:“曹主娘娘庙在增埗,一名英德虞夫人祠。”
据有关资料介绍,曹主娘娘诞是当地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传说大约明朝时,当地还是一片汪洋,百姓兴渔。某年农历五月二十三,上游随水漂来一木,众人弃之,但此木竟逆流不去。有一渔人把它捞起,发现是一个穿着盔甲的英气勃勃的女将神像,背后还刻着“曹主”、“英州麻寨”等字样,遂将其放置在岸边。此后渔人打鱼每每收获颇丰。渔人后来在江边盖庙宇供奉曹主娘娘。周边人口逐渐增加,聚而成村。传说自从曹主娘娘神像来了之后,这一带再没受水灾困扰,农历五月二十三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庆祝曹主娘娘诞的节日。
据当地一些80多岁的老人称,直到20世纪初,增±步河还是连通石井、南海等地的重要通道,从这儿移居外地的分支很多,每年在曹主娘娘诞回来的乡亲至少有两三千人。有些港澳客商更是提前一周就到此租船游玩。节日里,除连续数天在庙前搭台唱大戏、舞狮、大围餐外,还在子时由三个以上未婚少女负责给曹主娘娘沐浴更衣,换上新衣饰。喜庆活动从早晨持续到午夜,非常热闹。
每到曹主娘娘诞,村人必隆重祭祀,祈求“威灵瞻赤族,水陆保安康”。
后来,曹主娘娘庙被毁,曹主娘娘诞的传统风俗消失,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恢复。
现因村南神庙拆建,曹主娘娘神位被安置在村北的敬老院内。
有关专家表示,虽然曹主娘娘诞不及黄埔波罗诞、西关北帝诞普及,但这一风俗演变在广州是独一无二的,很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