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

2010-11-0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13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801867575
·条形码:97212018675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套装数量:3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共分三编:第一编为上古文化史,上自远古以迄两汉;第二编中古文化史,自三国、两晋以迄元、明;第三编为近世文化史,自清初至民国初期。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由来、变迁及发展,以及与外来文化的比较、碰撞与融合等,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与阐发,资料丰富,且不乏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江苏镇江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曾先后执毅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史(套装全3册)》可以获得我国上下几千年文化发展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目录
弁言
绪论
第一编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庭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俗
第十节 乐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 三十 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入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太平军之起义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摘 第五章文字之兴
文字之功用有二,通今及传后也。草昧之世,交通不广,应求之际,专恃口语,固无需乎文字。其后部落渐多,范围渐广,传说易歧,且难及远,则必思有一法,以通遐迩之情,为后先之证,而文字之需要,乃随世运而生。吾囤之有文字,实分三阶级:一日结绳,二日图画,三日书契。是三者,皆有文字之用,而书契最便,故书契独擅文字之名。
《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见乌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是书契独擅文字之名也。惟三者为同时并兴,抑后先相禅,则古史瞢昧,未能确定也。依《说文序》,则图画始于庖羲,结绳始于神农。
《说文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完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