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路翎传

2010-11-03 
市场价:¥15.00卓越价:¥12.00为您节省:3.00元 (80折) VIP 价:¥11.64 SVIP价:¥11.40 全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路翎传 去商家看看
路翎传 去商家看看

 路翎传

  • 市场价:¥15.00
  • 卓越价:¥12.00为您节省:3.00元 (80折)
  • VIP 价:¥11.64 SVIP价:¥11.4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在2010年1月20日有货,立即订购。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上下)
    共计价钱:¥83.00
    同时购买共计:¥66.3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页码:23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ISBN:7534731402
    ·条形码:97875347314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朱珩青开头是路翎小说的编者,因选编小说而成为路翎艺术的评论家,进而追索路翎其人。写过《路翎:未完成的天才》(评选)以及研究路翎的其他文字。因感凛于路翎悲剧命运的沉重的历史文化涵义,经过锲而不舍的追寻和思考,写成了这本沉重之作,路翎的传记。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1955年已经终结了。晚期的挣扎只是更夺目地增加了路翎悲剧的沉重性,前后生涯的强烈对比使世人看到了“绝望的抗争”的“绝望”。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烬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凄婉欲绝了。
    面对悲剧,历史向人们,人们也向历史提出的问题,只有——孰令致之?孰令致之?孰令致之……
    路翎生涯的前后反差确实太震慑人了。因此,朱珩青用了可以拟之为电影的“时间蒙太奇”的表现法,逐章将传主的今与昔前后绾结,在描绘铩羽后的路翎的“定格”之后,“化出”昔年雄鹰展翅的路翎。苍白了的天才蜕影映衬着刚健风发的天才真容,一幕一幕地从路翎的后半生带出了他的前半生。这样,无须铺张,无须信赖言辞的激情,平静的叙述就将天才的被摧残及其因果的无限感慨传达出来了。
    读者从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写成这本书,不仅因为她使自己成了路翎及其家人、亲属的朋友,不仅遍方了路翎各个时段的交游,而且踏方了路翎生前脚迹所至的土地,包括市镇,乡场,以及他的生活与创作相连的环境乃至淹没的旧迹。不仅是路翎本人的,还包括路翎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土地。实地勘察,有如探测矿藏,作者真如一个人文地质工作者。单就这种笃实践履的谨严态度,也够令人动容了。
    本书也因探究天才的横遭摧残而涉及路翎所处的人文环境,论述文学人民中心和文学权力中心的冲突中的理论歧异;这种歧异曾是导致文学人民中心陷落的因由或不如说是表象。不过兹事体大,在一本以叙述带为主的传记里不大说得清楚,乃至不大说得精当;而且,路翎的悲剧固然与文学人民中心的陷落同步,但文学人民中心之陷落难道仅由于意识歧异之故吗?这问题作者应该涉及,但无法深究,洞察事理的读者是能理解的。
    作者命我为本书作序,作为路翎的朋友,除了读着原稿时不禁欷虚之外,我只有向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朱珩青,四川眉山人。做过多年中学教师,后当编辑,从作家出版社退休。甘作培育佳花的泥土,喜为他人作嫁衣。闲时也舞文弄墨,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书有:《路翎:未完成的天才》、《外部的和内部的世界》。
    媒体推荐 书评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一九五五年已经终结了,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尽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凄婉欲绝了!
    路翎年纪轻轻即出类拔萃,写出传世之作,不幸迅即被冤,钉为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身陷革命的囹圄20年;又尤其不幸,是以58岁之身回到人间,却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艺术才华消磨殆尽,他的生命力也已经魂飞魄散了。亲者的痛心,社会的同情,为路翎立传的朱珩青不言而喻会感觉到,何况在为人的血性,对于人生苦谛的感受,作者与传主本就相通。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祖籍安徽省无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少年亡父,故改随母姓,寄居于舅父的封建大家庭中,抗战逃难中接触到苏联著作,开始尝试写作,因写作宣传抗日的《实战日记》而被学校开除,17岁时以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一个青年经纪人底遭遇》受胡风赏识而于文坛初露头角,自此成为三十年代七月派的主力作家。1940年之后曾在矿区生活工作,因此创作了一些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卸煤台下》颇有成就。
    1942年后,未满20岁的路翎进入创作高峰,创作了被邵荃麟评价为“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放射出一道鲜明的光彩”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1944年发表)及当时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 (1945),表现封建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建国后,因受胡风牵连,路翎中断写作20多年。
    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创作,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描写人物心理的多层性,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朱珩青开头是路翎小说的编者,因选编小说而成为路翎艺术的评论家,进而追索路翎其人。写过《路翎:未完成的天才》(评选)以及研究路翎的其他文字。因感凛于路翎悲剧命运的沉重的历史文化涵义,经过锲而不舍的追寻和思考,写成了这本沉重之作,路翎的传记。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1955年已经终结了。晚期的挣扎只是更夺目地增加了路翎悲剧的沉重性,前后生涯的强烈对比使世人看到了“绝望的抗争”的“绝望”。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烬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凄婉欲绝了。
    面对悲剧,历史向人们,人们也向历史提出的问题,只有——孰令致之?孰令致之?孰令致之……
    路翎生涯的前后反差确实太震慑人了。因此,朱珩青用了可以拟之为电影的“时间蒙太奇”的表现法,逐章将传主的今与昔前后绾结,在描绘铩羽后的路翎的“定格”之后,“化出”昔年雄鹰展翅的路翎。苍白了的天才蜕影映衬着刚健风发的天才真容,一幕一幕地从路翎的后半生带出了他的前半生。这样,无须铺张,无须信赖言辞的激情,平静的叙述就将天才的被摧残及其因果的无限感慨传达出来了。
    读者从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写成这本书,不仅因为她使自己成了路翎及其家人、亲属的朋友,不仅遍方了路翎各个时段的交游,而且踏方了路翎生前脚迹所至的土地,包括市镇,乡场,以及他的生活与创作相连的环境乃至淹没的旧迹。不仅是路翎本人的,还包括路翎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土地。实地勘察,有如探测矿藏,作者真如一个人文地质工作者。单就这种笃实践履的谨严态度,也够令人动容了。
    本书也因探究天才的横遭摧残而涉及路翎所处的人文环境,论述文学人民中心和文学权力中心的冲突中的理论歧异;这种歧异曾是导致文学人民中心陷落的因由或不如说是表象。不过兹事体大,在一本以叙述带为主的传记里不大说得清楚,乃至不大说得精当;而且,路翎的悲剧固然与文学人民中心的陷落同步,但文学人民中心之陷落难道仅由于意识歧异之故吗?这问题作者应该涉及,但无法深究,洞察事理的读者是能理解的。
    作者命我为本书作序,作为路翎的朋友,除了读着原稿时不禁欷虚之外,我只有向作者表示感谢。
    目录
    序一/何满子
    序二/王得后
    第一章 “站笼”中的一头困兽——自由飞翔的风筝
    第二章 举起整个生命的呼喊——沐浴在龙潭乡下
    第三章 西部山区的劳动改造——与民族一起受难
    第四章 天亮前的扫地——嘉陵江的绿水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