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联考:命题预测500题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金融联考:命题预测500题 |
 |
|
 |
金融联考:命题预测500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00110523
·条形码:97873001105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联考系列辅导丛书
内容简介 《金融联考:命题预测500题》是金融联考系列辅导丛书的一本。全书严格按照金融联考考试大纲及最新命题指导要求编写,编委会成员均为各重点高校金融专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考试辅导经验。
编辑推荐 《金融联考:命题预测500题》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效率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第十章 收入与支出
第十一章 扩展的国民经济决定理论:IS-LM模型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
第十三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三部分货币银行学
第十八章 货币
第十九章 利息与利率
第二十章 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 商业银行
第二十二章 其他金融机构
第二十三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四章 货币供给
第二十五章 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第二十六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四部分 国际金融学
第二十七章 国际收支
第二十八章 外汇与汇率
第二十九章 国际金融市场
第三十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十一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第五部分 证券投资学
第三十三章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第三十四章 债券投资
第三十五章 股票投资
第三十六章 投资组合管理
第三十七章 金融衍生品和风险管理
……
序言 本书是金融联考系列辅导丛书的一本。全书严格按照金融联考考试大纲及最新命题指导要求编写,编委会成员均为各重点高校金融专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考试辅导经验。
全书以章为基本单位,针对各章的重点内容和最新命题热点,为金融联考考生编写了预测试题。为便于考生解答相关题目,我们在每道例题后面都附上了答案及较为详细的解析,并为选择题列明了题目所对应的考点。同时,为加强考生解答题目的针对性,我们对题目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区分(标有“※”的例题表示该题为重要题目,标有“▲”的例题表示该题为比较重要的题目)。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是《金融联考——考试辅导指南》(简称《考试辅导指南》)的配套用书,考生应首先系统学习《考试辅导指南》中的知识内容,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解答本书各章的相关题目。《考试辅导指南》是本书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考生解答相关题目的理论基础。因此,考生应将本书作为《考试辅导指南》的配套用书来使用,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可以参照《金融联考学习方法谈》中所介绍的基本学习步骤。
通过使用本书,考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2)对各章知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便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3)培养答题的技巧,掌握金融联考常用的解题方法;(4)通过本书的前瞻性命题,准确把握联考的命题趋势和考试所要求达到的知识层次。
本书所有题目均严格按照金融联考的命题要求和最新考试精神编制,涵盖了金融联考的主要考点,对考生应试备考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相信本书的推出,可以使考生对考试内容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使考生准确把握联考命题的重点、难点,充满信心地参加金融联考。
由于时间紧、编写任务重,尽管我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一直秉承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则,对全书的每一部分均反复进行审核论证,并请编委会成员以外的学术专家先后多次对全书内容进行审定、修改,但仍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莫尔也承认,信用货币的数量与通货膨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银行信用的扩张使得借款单位赤字支出大于存款单位的支出剩余,本期总需求因而超过上期的总收入,这就导致需求劳动的通货膨胀。为了追上上涨的物价水平,名义工资会相应上升,甚至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企业为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就只能将成本的上升传导至价格的上升,这就使得需求劳动型转变成自我加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简言之,在总需求扩张或成本上升时,企业对于生产资本的需求上升,向银行借款增加,银行贷款、信用货币、名义收入以及支出等都相应提高,只要货币流通速度保持稳定,总需求势必相应增长。在此过程中,信用创造导致本期总需求超过前期的总收入,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解释因而可以得到事后的经验证明。然而,莫尔却认为,这种解释的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因为货币供给不是外生的,而且名义货币供给可以创造自己的货币需求。所以,不是货币供给的增长造成需求的增长或成本的提高,而是需求的增长或成本的提高创造出所需的货币供给。按照这一思路,尽管货币供给过多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但是,通货膨胀却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长来实现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莫尔认为,货币主义者控制和限制货币增长的主张是正确的。
莫尔进一步指出,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也高度稳定,但是,这种稳定并不表明通货膨胀是由过度的货币供给所造成的。尽管从表面上看,无论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都离不开信用货币的高度增长。但是,没有其他经济因素造成的赤字支出增长,以及货币工资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或者税收及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就不会有银行信用的快速增长,以及名义信用货币超过潜在的真实增长率。显然,总需求主要为银行系统新发行的信用货币所支撑,市场力量内生决定名义信用货币的供给。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过度的货币供给造成的,即名义货币增长率超过其真实收入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8)利率调节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
按照莫尔的理论分析逻辑,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利率既是外生政策变量,又是决定赤字支出水平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键,所以,顺理成章,利率调节成了最主要的政策手段。
莫尔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货币供给得太多,而是货币需求增长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