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白宫的盛衰消长:克林顿在白宫

2010-11-0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白宫的盛衰消长:克林顿在白宫 去商家看看
白宫的盛衰消长:克林顿在白宫 去商家看看

 白宫的盛衰消长:克林顿在白宫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5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6032546/9787506032544
·条形码:97875060325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未来的历史学家只能根据一份备忘录、一封信或者当事人对当时事件的回忆才能将所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而我在《白宫的盛衰消长》中的记录要比他们所写的东西更为全面。同时,《白宫的盛衰消长》并非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因此不应该被认定为历史性资料。《白宫的盛衰消长》所提及的事件、新信息、文件将加深并改善人们对克林顿及其总统任期的理解。
《白宫的盛衰消长》的大部分内容是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就被记录下来的,当时,事件的最后结果和所造成的后果还不得而知,也无法想象。因此,我认为《白宫的盛衰消长》所描述的一些事件如果在这里不被提及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会再有其他记载了。我的助手戴维·格林伯格和我试图通过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向读者提供最详尽、最客观的记录。
媒体推荐 “本书很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很有格里沙姆作品的风格。”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的写作艺术大获成功。”
   ——《华盛顿邮报》书评
《白宫的盛衰消长》详尽地记录了比尔·克林顿在白宫每一天,有时甚至是每一分钟的工作与生活。基于上百次采访、内部文件、日记以及会议记录,伍德沃德讲述了克林顿及其顾问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联邦赤字、医疗保健、福利改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情形。在迄今为止有关在任总统的出版物中,本书为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是最近距离的描述。此外,
该书还讲述了克林顿如何为保住自己的总统职位所作的努力。“伍德沃德像他以往一样展示了他收集信息以及讲述别人无法讲述的事件的超凡能力。”
  ——《商业周进》
  “《白宫的盛衰消长》是本好书,记录紧凑,语言流畅,所描述的场景跃然纸上,是一部吸引人的政治戏剧。”
  ——《费城调查者报》
编辑推荐 “伍德沃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记者。他或将成为历史上最出色的记者。”
   ——鲍勃·西弗,CBS新闻频道《面向全国》节目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尾声
……
序言 1992年,比尔·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核心就是他要整治经济以及运用总统权力振兴经济的承诺。克林顿曾说,他和乔治·布什的根本不同在于,他认为应该在政府担当一个行动主义者的角色。“我能感受到林肯总统当麦克莱伦将军在南北战争中错失战机时的感受,”克林顿1992年7月16日获得民主党党内提名的时候说道,“林肯总统问麦克莱伦将军,‘如果你不调遣你的军队的话,我可以借来用用吗?’因此我说:乔治·布什,如果你不运用你的权力来帮助人们,请让开,我来。”本书讲述的就是克林顿总统如何努
  1992年年初,我开始对经济决策工作进行研究,主要关注布什政府。当经济成为大选的主要议题时,我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共4篇,题目是《抉择:布什的经济记录》。该系列于1992年10月刊登,从布什1988年竞选时所作的“决不加税”的承诺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一片混乱写到他又在1990年和国会商定预算时决定加税,以及最后他1992年参加竞选时批判自己当初的决定。
  布什大选失利后,我开始研究的对象最后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克林顿、他的经济理念以及他的政府在第一年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在此过程中,我采访了250多个人。这当中有许多人都被采访多次,通常是在持续整晚的晚餐时或者在他们的办公室里为我提供详尽的信息。许多人都允许我对采访进行录音或者记录详细的笔记。还有很多人为我提供了备忘录、会议记录、日记、副本、日程表等资料。
  几乎所有采访都是在“幕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我向被采访者保证在书中不指定资料的来源。没有这样的承诺,人们经常不愿意将他们同总统及其他高级官员的对话或交流坦率地讲出来——甚至有可能一句也不会讲。搜集资料后,我会将有关同一事件的资料和记录进行认真比较和核实。在手头拥有大量资料及主要当事人允许我和他们一起回顾重要的会议、讨论、决策的情况下,我才能得到有关克林顿上台第一年处理经济事务方面的详尽资料。
  本书中的对话和引用至少来自对一名当事人的采访、或记录、或当时参加讨论的其他人的笔记或日记。当书中提及某人“心想”或“觉得”这样的字眼时,描述的都是来自其本人或当时其讲话的对象。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尽量保持当事人原有的语言,就算没有直接引用时也是如此,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他们讲话时的原汁原味,此外我还尽可能在这些引用中保持他们当时说话时的态度。在当事人和所引用的资料并没有提供精确的原话时,我就没有将那些话放在引。
文摘 第一章
1991年8月末的一个清晨,阿肯色
州州长夫妇在小石城住所的客房中醒来。连月来,他们的房屋一直在装修,于是全家人不得不挤在一套两居室的小房子里。他们的女儿切尔西此时正睡在客厅的折叠沙发上。
 “我觉得你必须那么做。”州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说道。
“你真的这么想?”躺在双人床上的州长比尔·克林顿问夫人。
“是的。”
“为什么?”他问。
“我觉得你完全就是那个应该这么做的人。”她解释说。她坚信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与历史交锋的机会。
她的丈夫刚刚45岁,她本人43岁。他们已经结婚15年了。
“你真的这么想吗?”克林顿又问。
“对,”她说,“我真的这么想。”
“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我觉得你会赢。”
“你真的这么想?”
“真的,我真的这么想!”她说。
“可是,你知道,”克林顿说道,“许多人都觉得这次竞选将会是一场无聊的竞争。”
“我不觉得,”她说,“我觉得如果你去竞选的话,你就一定会赢。所以,你最好认真思考一下参选的事情,想想如何让这些改变在你的生命中发生。”许多人一直都在说,如果克林顿竞选势头不错的话,民主党内那些更有经验、更有权力的人就会插手,抢走他已经获得的成果,但他还是能够从中获取必要的经验,那样也不错。然而,希拉里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