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民居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苏州古民居 |
 |
|
 |
苏州古民居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60826067
·条形码:978756082606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苏州建筑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深厚浓重的文化艺术积淀和精湛高超的建筑技术工艺而成为世界建筑苑中的一枝奇葩。苏州古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官署衙门,会馆公所,街坊店铺,义庄祠堂、书院艺斋、园林民居、粮仓驿站等等均有所及。但这些古建筑中独以苏州园林闻名于世,而与园林同为一个整体,园林主人居住的宅第,以及众多的苏州古民居却鲜为人知。
本书选择明清各代建造的砖雕门楼29座,作了详尽的测绘。
本书据实测绘制图,并配以说明及摄影图片,旨在将这些珍贵遗存记录在案,以利保护、修复、利用,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苏州古民居历史价值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为更多的国内外人士走进苏州人家作向导,让他们更好、更深地贴近苏州,了解苏州,热爱苏州。
这20处精选的民居测绘资料锋如被采撷的20颗珍珠,折射出苏州古民居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和灿烂的文化,现将成果付梓,希望能给热爱古建筑及苏州文化的诸化读者一份欣喜。
媒体推荐 前言
苏州古建筑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深厚浓重的文化艺术积淀和精湛高超的建筑技术工艺而成为世界建筑苑中的一枝奇葩。苏州古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官署衙门、会馆公所、街坊店铺、义庄祠堂、书院艺斋、园林民居、粮仓驿站等等均有所及。但这些古建筑中独以苏州园林闻名于世,而与园林同为一个整体,园林主人居住的宅第,以及众多的苏州古民居却鲜为人知。
苏州古民居是苏州古建筑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是构成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民居缘水而筑、与水相依,置园造林、引山入水,轻巧简洁、古朴典雅,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无不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而每一座深宅大院又有数个、数十个院落组合而成,重门叠户、深不可测。富涵文化底蕴的砖雕门楼、厅堂楼阁,精雕细琢的砖木雕刻、木饰挂落,处处辉映着吴文化的奇光异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这些宅院的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建筑特色的文字介绍不但罕见,且散落于方志、书籍、报刊之中,难觅其踪。而图片资料、营造图纸、技术数据,更是凤毛麟角,与它们的风采形成了强烈反差,也许这是苏州古民居深藏水巷不为世人所识的原因之一吧。
为着传承弘扬苏州古民居建筑艺术,也为了保护修缮积累技术资料的需要,苏州市房产管理局从苏州市区200余处保护性古建筑中有代表性地选择了20处民居宅第,委托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的师生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测绘。在选择具体测绘民居时主要从建造年代、建筑类型和宅主身份等诸多因素考虑,以便从各个侧面全面反映苏州古民居的建筑艺术和结构特点。其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1处,清代康熙年间的2处、雍正年间的l处、乾隆年间的4处、嘉庆年间的2处、道光年间的l处、同治年间的1处、光绪年间的7处、宣统年间的l处,基本涵盖了清代各个时期民居建筑的特色。在建筑类型上选择了鸳鸯厅、纱帽厅、船厅、对照厅等颇具特点的厅堂建筑以及砖雕木雕精美、庭院布局不凡的宅居,以期全面展示苏州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有言:“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计成虽言造园,但民居营造之理亦然。宅主是关键。为此,选择不同身份的宅主包括状元、文人、官宦、商贾等,从他们宅第营造的不同风格反映他们不同的审美情趣,进而为民居带来不同的人文品位。在测绘过程中以《营造法原》为规范,以现状为依据,原汁原味,重点测绘了民居中的特色建筑,如正厅、楼厅、鸳鸯厅、贡式厅、花篮厅、走马楼、更楼等,均按原始使用功能进行绘制。内部装饰已损坏的,以残存的原饰物为蓝本绘制复原图。尤其注重独具苏州特色的各式砖雕门楼,本书选择明清各代建造的砖雕门楼29座,作了详尽的测绘。
这20处精选的民居测绘资料犹如被采撷的20颗珍珠,折射出苏州古民居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和灿烂的文化,现将成果付梓,希望能给热爱古建筑及苏州文化的诸位读者一份欣喜。
《苏州古民居》编写委员会
2003年5月
目录 前言
PREFACE
概述
PANORAMA
1 水巷落珠 岁月遗痕
Pearls Scattered Around Watery Region,Heritage Left from Old Times
……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