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 |
 |
|
 |
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35442451
·条形码:97875354424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共分七个部分:铁板弦歌、天边留香、暮鼓晨钟、惊鸿留痕、民族文苑、心灵有约、说文谈史。这些文章反映了2009年度我国散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编辑推荐 《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全国百佳出版社。歌声涌动六十年,爱穿的城市,大树上的叶子,天边留香,我在埃及拜谒法老,恋恋三季,阅读两部电影,来自大提琴的感动,会吼叫的烟雾,暮鼓晨钟,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母亲的遗物,她夺回失去的美丽,壶中风月。
目录 铁板弦歌
仰望国旗——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歌声涌动六十年
骰声灯影背后的澳门
从棣花到西安
爱穿的城市
大树上的叶子
天边留香
看文化和文化的看——中东手记
我在埃及拜谒法老
迈阿密,夜未央
本·奥克利:非洲挽歌
恋恋三季
阅读两部电影
来自大提琴的感动
会吼叫的烟雾
暮鼓晨钟
富厚堂沉思
从苏堤上走过
人格大师季羡林——敬送季羡林先生
林斤澜先生大病之后
萧红:绽出北方田野的艳丽
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
母亲的遗物
她夺回失去的美丽
惊鸿留痕
庸常生活一日——2007年3月10日《日记》
壶中风月
仰望古典主义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关于八大山人
紫竹斋诗话
卡夫卡:永不筹备的婚礼
记芳魂——遥寄父亲
瞬间诗文对
信史的沟与壑
幽深的潮湿
民族文苑
散文三题
火车开进野三关
在三江源头过藏历新年
向每一个早晨遇到的人问“早晨好”
山水间摇来一个渔船上的民族
南国情
瓯江文学大漂流(散记)
有心,就有抵达
享受伊犁
往事钩沉
二○○八上课记(节选)——他们的困惑和我的困惑
面包房
千万别提童年事——醉人(节选)
一种声音找到了它的喉咙
手艺人家
隐形埋名
窈窕淑女
心灵有约
野菊花开
草木三章
土岭三章
两个老骑士
快乐的拉卜楞
大山深处的似水柔情
木痴
望春,读春,春且住!
说文谈史
当小说沦为经济作物
居庸关漫兴
洹水南殷墟上
机器的神话
听音乐(节选)
清明不仅是节日
味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2009年散文心得
……
文摘 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样的事实,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民心。情是这样的情,理是这样的理,激愤、期待,也充满信任。无怪乎据说一些老解放区的歌唱家聚会的时候,在酒过三巡以后,他们宣告:革命的胜利是从他们的唱歌儿的胜利上开始的。
我想起1949至1950年苏联协助拍摄的文献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与《解放了的中国》,后一部影片解说词执笔人中方是刘白羽,苏方是西蒙诺夫。
也许你可以追溯到蒋介石的1927年的“四一二”血洗,也许你可以追溯到秋瑾与黄花岗烈士的就义,也许你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许你可以追溯到窦娥冤、秦香莲、杜十娘直到黛玉、晴雯、鸳鸯、金钏……也许还应该提到《兰花花》与《森吉德玛》,应该提到遍布神州的节烈牌坊与牌坊下的冤魂厉鬼。风暴与渴望孕育了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点点滴滴、零零星星、血血泪泪,终于汇聚成了改变中国也改变世界的狂风暴雨。只有不可救药的白痴,才在全面小康着的中国冷言冷语:“有那个必要吗?”“代价太大了啊。”“如果没有这一切,一直搞建设多好!”
民歌的力量
旧中国城市里的流行歌曲,尽管也颇有可取,如《马路天使》、《渔光曲》里的插曲,但同时也确实与旧社会一起透露出了土崩瓦解、鬼哭狼嚎、阴阳怪气的征候。例如1948年流行的《夫妻相骂》,女骂男:“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也没有金条,也没有金刚钻。”男骂女:“这样的女人简直是原子弹。”邻居骂:“这样的家庭简直是疯人院。”
而解放区唱的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太阳出来了,满呀嘛满山红”,“东北风啊,刮呀,刮呀,刮晴了天啊,晴了天,庄家人翻身啦……”
我始终认为这最后一首东北民歌,是土改歌曲,饱含着感情,也饱含着斗争的严酷。它使我一唱就想起周立波的获得斯大林奖的作品《暴风骤雨》。当然,有的人读了周立波的小说会浑身寒战。正是暴风骤雨式的土地改革使千千万赤贫的农民走上了革命到底的义无反顾之路。正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全面革命化,成为中国革命的特点,也成为中国革命必胜的保证。
“庄家人翻身啦”一句,离开了旋律调性,它是呼喊,是叫嚷,是霹雳电闪,它唤醒了阶级,带着拼却一身热血的决绝。
与旧的流行歌曲相比较,民歌风更刚健也更明快,更上口也更泼辣。五十年代的我们,认定是共产党带来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与蒙古长调,还有四川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早在解放前,是地下党接收了推广了并非共产党人的教授老志诚所整理的新疆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