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

2010-10-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 去商家看看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 去商家看看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和智慧,重视心理战,强调用计谋取胜,而不是单凭武力,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自其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奉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更被一政治家、商业家视为珍宝,潜心研究。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孙子兵法》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一 始计篇
齐魏马陵之战
越国灭吴国之战
王翦益兵定楚地

二 作战篇
晋楚城濮之战
草船借箭

三 谋攻篇
审时度势智挫晋谋
避其锐气智挫水师
挟此余威一书降燕

四 形篇
秦赵邯郸之战
以逸待劳疲楚败楚
先备后战力灭陈国

五 势篇
官渡之战
耿弁平定胶东

六 虚实篇
诸葛亮巧设空城计
徐敬业兵败高邮

七 军争篇
魏吴东兴之战
潼关之战
避锐击惰胜敌军

八 九变篇
明送国宝实取江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 行军篇
贪小利赵国失五城
善察敌情取胜有望

十 地形篇
曹操奇袭塞北
东晋灭南燕之战

十一 九地篇
项羽解巨鹿之围
失街亭

十二 火攻篇
赤壁之战
曹彬火烧水寨灭南唐
关云长水淹七军

十三 用间篇
石勒用间胜王浚
陈平施行反问计
……
序言 《孙子兵法》全书十三篇,计五千九百余字,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兵法经典,历来被列为中国兵书之首,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孙子兵法》成书于中国春秋晚期,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晚期齐国(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孙武是齐国田氏的后裔,后因避齐国内乱,移居南方的吴国。经伍子胥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兵法十三篇,深得吴王赞许,被任命为吴国大将,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多有建树。
《孙子兵法》篇幅虽不长,但是其所包含的军事思想却异常丰富和深刻。在战争观方面,孙子提出了“慎战”、“安国全军”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他重视民心背向,主张进行正义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而把对战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战略谋划方面,孙子强调“知彼知己”,主张系统全面考察战争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五事”、“七计”的著名理论。他重视军事实力的建设(“形”),并强调发挥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势”)。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同时,孙子还孜孜不倦地追求用兵的理想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重要的“全胜”战略思想以及其主要手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对中国历代兵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文摘 插图:




邯郸之战可以说是长平之战的继续。在邯郸之战,赵国吸取了长平之战失败的教训,改变了军事战略,在强敌面前,力求做到“先为不可胜”。他们制订了坚守邯郸、持久防御、避敌疲敌的作战方针,使秦军处于劳师远袭,顿兵攻坚的困难境地。最后,各诸侯国援赵的救兵到达,在“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的不利形势下,秦军兵败邯郸,赵国则以弱胜强,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决战,秦将白起针对赵括只知纸上谈兵、鲁莽轻敌的特点,制订了后退诱敌、包围歼灭的作战方针,全歼赵军四十余万。白起取得胜利后,还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他将秦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攻占邯郸以西的要点武安(今河北武安西)等地,一部分北上夺取太原郡(今山西中部地区),白起亲自率领一部分兵力留驻上党,准备进攻邯郸。
秦军的进攻势头,引起了赵国及周围诸侯国的恐惧。赵国为了免于灭亡,与韩国合谋,派苏代携带重宝赴秦游说秦相范雎。苏代从范雎的个人利益及秦国的得失两方面来动摇其灭赵的决心,同时提出割地求和。范雎为苏代的分析所打动,便向秦王建议准许赵割地议和。秦王考虑长平之战相持三年,秦军虽然战胜,但士卒死者过半,国虚民饥。于是同意韩割垣雍,赵割六城给秦国,达成和议。秦王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正月撤兵。
秦国撤兵后,赵国国王准备按照和约割让六城与秦。赵相虞卿不同意割城,他分析说,秦国撤兵是由于师劳兵疲,力量不足,如果现在用他没能攻取的土地送给秦国,这与鼓励秦国攻打赵国无异。如果割六城给秦,那么赵国地有尽而秦之贪婪之心无尽,那样的话赵国必亡。
他向赵王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因齐与秦结怨较深,齐得到赵国的六城后,必愿与赵合力攻秦,这样,赵国虽失地于齐,然而可取秦地以补损失。那时秦必反向赵求和,韩、魏也会尊重赵国,从而与齐、韩、魏结成联盟。赵王采纳了虞卿的建议,同时料定秦国不会善罢甘休,便积极进行抗秦准备。
赵国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策划了一系列内政外交策略。对内,赵国君臣努力缓和内部矛盾,合力同心,治理国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