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2010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2010-10-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2010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去商家看看
2010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去商家看看

 2010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8061744/9787308061742
·条形码:978730806174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樊博头考研系列

内容简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是一本针对教育部自2007年开始新设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全国统考而编写的权威的实用的备考用书。《2010历史学基础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内容予以精确、精练的解读,并提供了完全契合全真试题样式的模拟试题,可以为考生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强的复习提供充分的指导,有助于考生进行考前热身训练,掌握应试技巧。
作者简介 计翔翔,浙江大学教授、博导,近二十年担任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科目的命题和阅卷教师,能精准把握命题战略和答题要素。设计的模拟试题全面、到位,命中率高。
编辑推荐 《2010历史学基础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是由名校名师精心打造,深入解读综考大纲,考试辅导系统、概括、重点突出,模拟试题针对性强、命中率高。
目录
总体分析
考查内容解析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模拟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题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题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
序言 从2007年起,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历史学基础”科目改为全国统一考试。虽然为此制定了考试大纲,但是,由于出题的范围很大,不仅包括从上古一直到1992年的中国史和从上古一直到1991年的世界史,而且包括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又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就为考生的复习应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我们深知有效地进行复习对每个考生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下编写了这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我们在编写前对教育部编制的考试大纲进行了认真研读,仔细琢磨了2007年以来的试卷,又参阅了许多现行的优秀教材,并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资料,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作了详尽规定,因此,我们希望在考试辅导部分,紧扣考试大纲,给考生整理出主要线索,妥善解决既要突出重点又尽可能不要有大的遗漏的矛盾。考生在复习时应努力把握考试要求,在规定的考试范围内,按照考试形式(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史料分析题、简答题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例如为了准备选择题的考试,应把有关人名、著作名、事件名、典章制度(含机构)名、基本概念及其属性用一句话牢记;为了准备名词解释题的考试,就必须把上述“一句话”转化为简明扼要的一段话。哪些内容可能会出选择题、哪些内容可能会出名词解释题,需要我们仔细揣摩,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述“一句话”是基础、是关键。
而准备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的考试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即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史实和基本理论,从而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史料或以确凿的论据严谨地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史料分析题很难具体准备,要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关键人物、重要典章制度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影响了然于心。史料分析题无非是出题者进一步限制了范围,或者提供了具体材料,从而不仅考察考生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关键人物、重要典章制度的掌握情况,而且考察考生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当然,中国古代史以及部分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分析题,还要考察考生对古汉语的阅读能力和对古籍的了解程度。
顺便提一下,我们在考试辅导部分,为了精确起见,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年代,这些年代中的相当一部分,考生不必精确掌握,一般只要定位为“唐代”(如有必要则区分为“唐初”、“唐中期”、“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唐末”等)、“埃及古代”或“英国近代”,诸如此类。只有重要年代,才需精确记忆,例如公元前841年、公元前221年、843年,等等。
我们在相关内容后附录一些习题出了10套模拟试卷,供考生在复习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名词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的参考答案,我们往往开列得极其详尽,这是因为,习题的“答案”是给考生在复习时参考的,而“真题”的参考答案是供老师阅卷用的,两者目的不同,自然编写得也不一样。考生在做习题时,只要要点相同或相近,就基本上可以了。
文摘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广大人民生活日益恶化。
②西南地区连绵不断的小规模起义准备了社会环境。
③是洪秀全和冯云山长期深入群众宣传和组织的结果。
④清政府对广西政治、思想的控制较为薄弱。
(2)洪秀全的思想和理论创作
1843年,洪秀全在最后一次科场失意后,阅读了《劝世良言》,开始接受基督教,并从事传教活动,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冯云山、洪仁矸首先接受洗礼。其后洪秀全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把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后来完成的《原道觉世训》开始将批判矛头指向历代帝王,《太平天日》则通过记述1837年“丁酉升天”之事完全确立了反清思想和理论。
(3)紫荆山根据地的发展和领导核心的形成
在洪秀全进行理论创作之时,冯云山通过艰难的宣传、组织,在紫荆山创立了拜上帝会,建立了紫荆山根据地。1847年,洪秀全与冯云山共同制定“十款天条”,加强会众的思想和纪律教育。随着拜上帝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拜上帝会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要求各地会众到金田村“团营”,整编队伍。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洪秀全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从此,太平天国起义开始。9月,太平军突破封锁,克永安州,在此封王建制,史称“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吕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受东王节制。此后,太平军突围剑匕上。1852年5月,北出湖南。经全州时,南王冯云山中炮牺牲。6月,克道州,扩军休整。9月,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中炮牺牲。11月,出洞庭,人长江。1853年1月初占武昌。后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等地,兵锋直指南京。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随即分军攻克镇江、扬州。杨秀清提议南京资源丰富,地势龙盘虎踞,是帝王之家,太平天国决定在南京建都,号称天京。
3.北伐、西征和破江南、江北大营
天京既建,太平天国立即出师北伐、西征。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下,自扬州出发,穿越安徽、河南,突破黄河天险,迂回到山西境内,东向折回河南,再进入直隶。10月,前锋直指保定。清廷惊恐,严扼保定。太平军从深州乘虚而东,改从东面攻北京。到达静海时,大水漫道,天气严寒,清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