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香文化 |
 |
|
 |
中国香文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1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33319090
·条形码:97875333190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香文化》对香的起源与发展、香的生产与使用、香的品种与特色、香与养生、香与宗教、香与文学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与阐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中国用香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编辑推荐 《中国香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香文化史
1.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
2.博山炉暖:初成于秦汉
3.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
4.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5.巷陌飘香:鼎盛于宋元
6.香满红楼:广行于明清
第二章 香药
1.沉香
2.檀香
3.龙涎香
4.龙脑香
5.麝香
6.丁香
7.乳香
8.苏合香
9.安息香
10.降真香
11.郁金
第三章 香品
1.中国传统香
2.香品的种类
3.天然香与合成香
4.香品的鉴别
5.香品的使用
第四章 香具
1.香具的家族
2.香炉的样式
3.云烟缭绕的山海一博山炉
4.珠光宝色的传奇一宣德炉
第五章 佛教与香
1.尊贵的香
2.妙香与佛法
3.殊胜的供养
4.上香的仪轨
5.香汤浴佛:佛诞节
第六章 文人与香
1.文人与香
2.文坛轶事
3.历代咏香诗文
4.散文:林语堂、许地山、林清玄
后记
……
文摘 1.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
大约4100年前的一个正月的吉日,在尧的太祖宗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典礼。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查得天象瑞正,知道摄政顺乎天意,便行专门的祭礼,告于天帝。燔木升烟,上达于天,以此“裎”祭之法祭拜日月、风雷、四时;郑重地遥望远近山河,以此“望”祭之法向山川行了祭礼;继而又祭拜了其它神明。此后,舜收集了象征各地首领权力的五种玉器。又择吉日,接受四方首领的朝见并颁发了五种玉器。二月,舜巡视东方,至泰山,燔烧柴木行祭,并依次遥祭各大山川。
这是《尚书·舜典》对舜帝登基的一段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祭祀中燔木升烟,告祭天地,正是后世祭祀用香的先声。
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多年之前,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有了“紫(柴)”字,指“手持燃木的祭礼”,堪为祭祀用香的形象注释。而中国的香还有一条并行的线索——生活用香,其历史也可溯及上古以至远古时期。早在四五千年之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陶薰炉。
到春秋战国时,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燃香蒿、燔烧柴木、烧燎祭品及供香酒、供谷物等祭法。在生活用香方面,品类丰富的芳香植物已用于香身、薰香、辟秽、祛虫、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并有熏烧、佩带、熏浴、饮服等多种用法。佩戴香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等做法已非常普遍,薰香风气(生活用香)也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并出现了制作精良的薰炉。此外,以先秦儒家“养性”论为代表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已初步形成,为后世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西汉生活用香的跃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远古的香烟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在6000年前的祭祀活动中已经出现了燃烧柴木及烧燎祭品的作法(常称为“燎祭”)。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城址”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大型祭坛、上海青浦淞泽遗址的祭坛都发现了燎祭遗存。(燔燎祭祀的遗存物不易分辨具体物品,紫祭、燎祭等常统称“燎祭”。所烧物品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易于燃烧的植物,如柴木、草、粮食等,另一类是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