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

2010-10-27 
市场价:¥16.00卓越价:¥13.80为您节省:2.20元 (86折) VIP 价:¥13.39 SVIP价:¥13.11 全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 去商家看看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 去商家看看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

  • 市场价:¥16.00
  • 卓越价:¥13.80为您节省:2.20元 (86折)
  • VIP 价:¥13.39 SVIP价:¥13.11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心脑与科学
    共计价钱:¥28.00
    同时购买共计:¥24.4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532739112
    ·条形码:97875327391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内容简介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哲学著作、但它既不是各种哲学问题的概览,也不是哲学问题的简史,而是概括了塞尔40余年来研究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对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进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当代美英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到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中吸取了现代科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了理论论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分析哲学的传统框架。
    作者简介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
    《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为其中一册。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基本的形而上学:实在与真理
    启蒙运动的见解:实在及其可理解性
    入门性的哲学
    默认点
    实在与真理:默认点
    对实在论的四种挑战
    怀疑论,知识和实在
    对外部实在论能有辩护吗?
    超越无神论
    第二章 我们怎样和宇宙协调一致:作为生物学现象的心灵
    意识的三个特征
    默认点的冲突:心身问题
    意识的不可还原性
    副现象论的危险
    意识的功能
    意识、意向性和因果性
    第三章 心灵的本质:意识及其结构
    对意识的三种错误看法
    意识的结构性特征
    意识域与联结问题
    意识和价值
    第四章 心灵如何运作:意向性
    意识和意向性
    自然化的意向性:默认点之间的另一种冲突
    被自然化为一种生物学现象的意向性
    意向状态的结构
    意向的因果性
    意向性的背景
    第五章 社会世界的结构:心灵怎样创造一个客观的社会实在?
    社会的和制度性的实在
    对观察者的依赖和建造社会实在的部件
    建构制度性实在的一个简单模型
    货币的例子
    制度性实在怎么会如此强大有力
    对问题和困惑的解决
    第六章 语言如何工作:作为一种人类行为的言语
    言语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效的行为
    “meaning”的多种意义
    意义和交流
    各种类型的言语行为
    建构性规则和符号系统
    对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主题索引
    ……
    文摘 书摘
    第一章
    基本的形而上学:实在与真理
    启蒙运动的见解:实在及其可理解性
    从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代直到20世纪的头几十年,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
    说,可能都相信自己应该知道并理解关于宇宙如何运作的一些重要的事情。
    从哥白尼革命,通过牛顿力学、电磁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人们意识到宇
    宙有一种意义,有一种可理解性,而且通过知识和理解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它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解。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甚至可能感到科学知识
    同他们的宗教信仰完全一致,甚至成为宗教信仰的附加物。这种信念要求区
    分两种形而上学领域:一方面是心灵的或精神的领域,另一方面是物理的或
    物质的领域。宗教拥有精神的领域,科学则拥有物质的领域。心物两个领域
    的这种区分似乎可以独立地得到证明;事实上,它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
    过程,并且在勒内·笛卡尔这位对17世纪科学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哲学家的
    著作中获得了最著名的表述。就连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伟大的、“颠覆性
    ”的革命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他们的工作是自17
    世纪以来所得到陈述的科学发展的组成部分,尽管他们都拒绝笛卡尔的二元
    论。弗洛伊德认为他在创造一种心灵科学,而马克思则认为他在创造一种历
    史和社会科学。
    简言之,在西方文明发展中,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设想宇宙是完全
    可理解的,我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它的性质。由于这两个设想是在欧洲启蒙运
    动的一系列经典陈述中得到表达的,所以我建议把它们称之为“启蒙运动的
    见解”。这种乐观主义的见解,在19世纪末达到了高潮,特别是在俾斯麦时
    代的德国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其中两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德国数学
    家和哲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及英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P1-2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