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楸药解”释义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玉楸药解”释义 |
 |
|
 |
“玉楸药解”释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4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7733201/9787537733205
·条形码:9787537733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内容简介 《“玉楸药解”释义》的遴选宗旨是以临床实用为落脚点,包括反映不问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的医药学著作,选择临床医药学家原创性的小部头著作,避免选择资料汇编性的大部头著作,选择内容通俗可读性强的著作,汇集了明清方药名著六种作为《鹏清医药精华读本丛书》。
编辑推荐 《“玉楸药解”释义》是明清医药精华读本系列之一。
目录 导读
一、黄元御及其学术思想
二、《玉揪药解》的学术成就
三、《玉揪药解》的阅读方法
四、结语
卷一 草部
苍术
黄精
益智仁
草豆蔻
缩砂仁
补骨脂
肉豆蔻
葫芦巴
白豆蔻
红豆蔻
大茴香
香附
荜茇
藿香
香薷
荜澄茄
使君子
威灵仙
白附子
慈菰
牵牛子
何首乌
肉苁蓉
锁阳
丹参
泽兰
益母草
刘寄奴
延胡索
胭脂
茼茹
姜黄
地榆
三七
蒲黄
续断
大蓟
茜草
紫草
三棱
莪术
钩藤钩
苍耳子
珊莶草
羌活
天麻
荆芥
秦艽
甘菊花
青葙子
谷精草
木贼草
木鳖子
青蒿
青黛
龙胆草
大青
夏枯草
山慈菰
沙参
元参
茅根
芦根
前胡
百部
白鲜皮
牛蒡子
山豆根
金银花
马兜铃
紫苏
白及(郁金缺)
南星
常山
蓖麻子
石斛
浮萍
薄荷
藁本
白芷
贯仲
马兰
土茯苓
灯芯草
木通
篇蓄
海带
昆布
地肤子
革薅
牛膝
旱莲草
天雄
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蒺藜
菟丝子
覆盆子
狗脊
猴姜
远志
菖蒲
地丁
漏芦
海金沙
千金子
卷二 木部
降香
丁香
木香
白檀香
乌药(厦香缺)(沉香缺)
槟榔
大腹子
阿魏
苏木
血竭
乳香
没药
棕榈毛
芜荑
芦荟
肉桂
杜仲
五加皮
蔓荆子
密蒙花
大风子
槐实
楝子
竹沥
荆沥
榆白皮
木芙蓉
金樱子
辛夷
苏合香
安息香
韶脑
冰片
蕤仁
琥珀
淡竹叶
没石子
桑椹
女贞子
楮实子
枸杞子
桑寄生
雷丸
天竺黄
柏子仁
松子仁
卷三 金石部
钟乳
硫磺
硇砂
金屑
砒霜
花乳石
密陀僧
空青
层青
石青
石绿
青礞石
海浮石
铁锈
铜青
石灰
绿矾
蓬砂
胆矾
炉甘石
珊瑚
玛瑙
石燕
石蟹
石蚕
石鳌
阳起石
吸铁石
自然铜
无名异
铁落
针砂
水银
轻粉
元明粉
百草霜
卷四 果部
龙眼
荔枝
甘蔗
甜瓜
莲子
胡桃
山楂
栗子
附 谷菜部
卷六 鳞介鱼虫部
卷七 人部
卷八 杂类部
……
序言 中国传统医药学至明清时代已达到巅峰状态。明清医药家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医药学专著。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导致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客观上减慢了传统科学的发展速度。此后的传统医药学在与西医药学的并存、融合、争鸣、排斥中。或多或少地受西医药学的影响.尽管也涌现了许多医药学专著.但不可避免地留下时代的烙EP。今天。我们要学习纯正的传统医药学。发展现代中医药学。明清医药学专著特别是著名医药家原创性专著.仍然是掘之不尽的金矿。为了使现代中医药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从业者们以最小的阅读量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宏观了解明清医药学成就的概貌和掌握明清医药的精华。我们汇集了明清方药名著6种。作为《明清医药精华读本丛书》。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奉献给同道。
本丛书的遴选宗旨是:尽量以临床实用为落脚点:尽量包括反映不同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的医药学著作:尽量选择临床医药学家原创性的小部头著作:尽量避免选择资料汇编性的大部头著作:尽量选择内容通俗可读性强的著作。
分册内容:(1)《成方切用》(清吴仪洛)。收集古今成方1300首,分为24门,并附《勿药元诠》74条。其书条理清楚。注解精详。(2)《串雅内外篇》(清赵学敏)。本书刊行于1759年,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
文摘 1.从《内经》性味埕论阐述药性:肉桂,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玉楸药解》分析肉桂有温肝暖血,破瘀消瘕功能,是因为“金之味辛,木之味酸,……金之性收,木之性散,……香甘人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辛则肺病,酸则肝病,以其郁也,故肺宜酸收而肝宜辛散。肺得酸收,则革者从降而辛味收,肝得辛散,则曲者直升而酸味散矣,事有相反而相成者,此类是也。肝脾发舒,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
2.从贵阳贱阴气化学说阐述药性:黄氏认为“人知气之为阳,而不知其实含阴精.知血之为阴,而不知其实抱阳气。……阳复则生,阴胜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若温气衰弱则阴盛,或温气抑郁而生风燥,种种诸病,总不出此。《玉楸药解》称肉桂重厚内行,直达脏腑,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中之里,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扶阳暖肝,故凡经络堙瘀,腰腿湿寒,关节闭塞,脏腑瘢结,腹胁疼痛,心痛,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女子月期产后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悉宜肉桂培其根本,余药不能。黄氏痛斥“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成于贵阴贱阳之家矣。”因此《玉楸药解》对寒凉、滋腻、香燥药物多有微词。如马兜铃苦寒“多用则吐”, “龟地之杀人多”,木香性燥而“庸工以治肝家之病”,枸杞子苦寒,“服之必生溏泄,《本草》谓其助阳,甚不然也”。
3.从脾胃中气升降学说阐述药理:黄氏认为脾胃中气为阴阳升降之枢纽,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木之气温而升,金之气凉而降,水火金木四象为中气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