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

2010-10-1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9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01062026/9787201062020
·条形码:97872010620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包括《王安忆研究资料(上册)》和《王安忆研究资料(下册)》。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实力深厚、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自1970年代末至今,她的创作实践与业绩见证了近3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自然,这也是我们编选这一卷研究资料的意义所在。《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大致分为创作谈、对话录、研究论文选与研究资料目录、王安忆作品目录五个部分:自新时期以来的每一文学思潮中,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王安忆的身影,甚至领风气之先,毫不夸张地说,王安忆的若干作品完全可以视作文学在探索时代精神过程中的标高。“创作谈”一辑表露了这位探索者步步行来的心迹。
“对话录”通过智慧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展现一位优秀作家思考的深度与视界的宽度。
王安忆的勤奋与才华,赢得了众多读者与研究者的尊敬,几乎她每一阶段的创作都能引来文坛注目,辑录一批有质量并具代表性的研究、评论文章,不仅有助于认识王安忆本人的创作,也可由此寻绎、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脉络与面貌。“论文选”中有体贴的鉴赏、会心的赞誉,也不乏真诚的批评与一针见血的洞见,编选者力图客观呈现而不妄加臧否,读者自可在与作家本人的创作谈相结合的对照阅读中有所发见。
编辑推荐 《王安忆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写作历程(对话)
第一辑 创作谈
我的小说观
故事和讲故事
小说的物质部分
故事不是什么
故事是什么
我看长篇小说
小说的定义
小说的情节和语言
小说的思想
小说的情感
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
我看短篇小说
小说的当下处境
论长道短
小说的创作

第二辑 对话录
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问女何所爱——谈电影《风月》的创作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长度——漫谈中国电视连续剧之二
理论与实践:文学如何呈现历史?
关节口

第三辑 研究论文选
从王安忆说起
秀出于林:谈王安忆的短篇小说
“雯雯”的情绪天地——谈王安忆的短篇近作
难题的探讨——给王安忆同志的信
想起王安忆
《小鲍庄》的形式与含义
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重读《小鲍庄》
“悲剧的诞生”与“谎言的衰朽”——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纪实与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叔叔的故事》与小说的艺术
论王安忆
王安忆的伤心故事:幽灵意识与后现代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
“生活”,看到的,与没看到的
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作家的第二口气
海派作家,又见传人——王安忆论
有所不饮酒中圣——小说写手的艺术控制
“契约时代”的江湖语境——读王安忆《遍地枭雄》
“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
“思想事件”的修辞——关于王安忆《启蒙时代》的阔读笔记
小说的物质外壳:逻辑、情理和说服力——由王安忆的小说观引发的随想
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从《新加坡人》看王安忆的叙事艺术
流逝与追忆——试论王安忆小说的时间形式
消费主义的流放之地——评王安忆近作《月色撩人》及其他
第四辑 研究资料目录
第五辑 王安忆作品目录
后记

《王安忆研究资料(下册)》
……
序言 凡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大概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国内数家出版社曾陆续出版过一些当代作家研究资料集。这些资料集是当时国内各大专院校的专家,花费了很大的力量搜集、整理,出版社也承担了相应的经济负担而共同完成的学术工程。这一工程的确造福于当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可以说,一直到今天,这些资料集都是研究者和研究生们必备的参考书。但因为种种原因,90年代后,这一工作中断了。新世纪开始,很多有识之士重新呼吁应该将中国当代作家的研究资料搜集、出版工作继续下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人民出版社本着延续自己出版传统的宗旨,重新启动了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的出版工作。
从体例上考虑,丛书收录的对象,都应该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每一位作家编为一卷。尽管每一位作家的研究情况有些不同,总体上,每一卷资料集都包括以下这些内容:一是作家自己的生平和创作谈;二是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和观点辑录;三是主要作品梗概;四是作家作品总目;五是研究论文论著总日。
本丛书原由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教授任主编,后因杨扬要出国工作一段时间,并考虑到便于组织更多学者参与此事,便建议由中国小说学会接手任主编。中国小说学会是以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者为主体的全国性学术团体,鉴于此项工作与学会的宗旨完全吻合,便欣然接受杨扬的建议,决定与天津人民出版社合作,共同完成这项有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工程。我们希望继续得到广大学者与读者的支持。
文摘 第一辑创作谈
我的小说观
王安忆
回顾我十年的写作小说的过程,我发现这是一个逐步明确小说的二元化的道路。在最初的时期,我写小说,只是因为有话要说,我倾诉我的情感,我走过的人生道路所获得的经验与感想。在这阶段,我不承认小说是有思想与物质两部分内容的。因为在那时,我写小说正处于一个类似童年时期的协调一致的情境之中,我要倾诉的情感带有自然的形态,好比瓜熟蒂落。但是,我渐渐地感到了不满足。其实在我选择写小说作为我的倾诉活动的时候,就潜伏了另一个需要,那就是创造的需要。这时候,自我倾诉便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了。而一旦承认小说是要创造一个存在物,自己个人的经验便成了很大的限制。要突破限制,仅仅依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人的经验与认识都是有限的,还应当依靠一种逻辑的推动力量,这部分力量,我就称之为小说的物质部分。在这个阶段里,我常常为形式的问题所困扰,物质部分落实到小说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便是叙述方式的面貌。所以,我常常想的是:我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而我以为最高的境界,应当是思想与物质的再次一元化。就是说,故事降生,便只有一种讲叙的方式。但这在目前对我来说,还只能是一种审美的观念,我只可能叙述和描绘这一种观念。并且,我还只能从否定的一方去表述,就是说,我知道不要什么,却还不知道要什么。但这种观念,已成为我写作小说的理想了。
后记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实力深厚、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自1970年代末至今,她的创作实践与业绩见证了近3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自然,这也是我们编选这一卷研究资料的意义所在。
本书大致分为创作谈、对话录、研究论文选与研究资料目录、王安忆作品目录五个部分:
自新时期以来的每一文学思潮中,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王安忆的身影,甚至领风气之先,毫不夸张地说,王安忆的若干作品完全可以视作文学在探索时代精神过程中的标高。“创作谈”一辑表露了这位探索者步步行来的心迹。
“对话录”通过智慧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展现一位优秀作家思考的深度与视界的宽度。
王安忆的勤奋与才华,赢得了众多读者与研究者的尊敬,几乎她每一阶段的创作都能引来文坛注目,辑录一批有质量并具代表性的研究、评论文章,不仅有助于认识王安忆本人的创作,也可由此寻绎、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脉络与面貌。“论文选”中有体贴的鉴赏、会心的赞誉,也不乏真诚的批评与一针见血的洞见,编选者力图客观呈现而不妄加臧否,读者自可在与作家本人的创作谈相结合的对照阅读中有所发见。
每一辑中的文章大致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为排列依据,入选资料辑录截止时间为2008年11月。限于篇幅及编选者目力等原因,入选文章及资料辑录定有遗珠之憾,敬请谅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