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品读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经典诗词品读 |
 |
|
 |
经典诗词品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8727061
·条形码:97875087270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经典诗词品读》将古代诗词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一番分门别类,分为乡音乡情、爱情婚姻、亲情伦理、离情别绪 、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边塞军旅、咏物寄托、游历纪游、怀古咏史、感怀抒情、哲理言志、爱国高歌、珍惜时光、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十七类,意在使喜欢诗的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的成就。
编辑推荐 《经典诗词品读》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一、乡音乡情
河广
人日思归
渡汉江
黄鹤楼
菩萨蛮
[越调]天净沙·秋思
二、友谊友情
人日寄杜二拾遗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长安遇冯著
淮上与友人别
[双调]凌波仙·吊乔梦符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三、爱情婚姻
木瓜
上邪
迢迢牵牛星
长恨歌
望江南·梳洗罢
悼亡
少年游·春情
四、亲情伦理
游子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
秋日怀弟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岁暮到家
五、离情别绪
别范安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卜算子·别意
[南吕]四块玉·别情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小重山·月满江城秋夜长
别老母
六、自然山水
忆江南·江南好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鲁山山行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一)
春日
十七日观潮
雨晴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小池
即事二首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正宫]小梁州·秋
[双调]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枫树叶
七、田园风光
江南
饮酒
渭川田家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越调]寨儿令·夏日即序
新凉
[双调]折桂令·田家
[南商调]黄莺儿·雨景
八、边塞军旅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古从军行
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望
[商调]黄莺儿·塞上重阳
九、咏物寄托
感遇(第七)
蝉
题菊花
病牛
卜算子·咏梅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南吕]干荷叶
石灰吟
咏煤炭
醉落魄·咏鹰
木兰花慢·杨花
十、游历纪游
登金陵凤凰台
省试湘灵鼓瑟
山石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岳阳楼
游岳麓寺
登太白楼
十一、感怀抒情
龟虽寿
登幽州台歌
春江花月夜
春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十二、怀古咏史
十三、哲理言志
十四、愤世嫉俗
十五、珍惜时光
十六、爱国高歌
十七、忧国忧民
……
序言 诗歌作为审美的结晶,具有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的作用。有了诗歌作伴,青春将是真正的青春,生活将是真正的生活。有了诗歌相伴,青春将是飞扬的青春,人生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风华正茂的青春扉页上,写满了神采激越、诗趣盎然的文字。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向来有读诗、写诗、品诗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诗歌的天空上,可谓星光灿烂,蔚为大观,优秀的诗人、诗作不绝如缕,“江山代有才人出”,每朝每代都有歌咏,佳作异彩纷呈。
本书将古代诗词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一番分门别类,分为乡音乡情、友谊友情、爱情婚姻、亲情伦理、离情别绪、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边塞军旅、咏物寄托、游历纪游、感怀抒情、怀古咏史、哲理言志、愤世嫉俗、珍惜时光、爱国高歌、忧国忧民十七类,意在使喜欢诗的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的成就。同时,也加进了一些参照性的文字,为的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和把握诗歌的精髓。
读者寻找好诗,好诗也在寻找读者。只有具有了一定审美鉴赏能力,才能从好诗里边读出真正的诗味来。就像人们常说的:对于没有音乐细胞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对于没有诗歌修养的人来说,再好的诗歌也品不出诗意来。因此,人们只有一方面通过多读好诗,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和审美修养,才能更好地欣赏诗,二者相辅相成。
文摘 插图: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的,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回味、感受的。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貌、娇媚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这里反复渲染了唐玄宗得贵妃后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悲剧原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等人仓皇逃人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玄宗逃难途中被迫赐死贵妃,是“长恨”的内因,也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但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而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渲染,实际上读者在这里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