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

2010-10-1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 去商家看看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 去商家看看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802254000/9787802254008
·条形码:97878022540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时代联合

内容简介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华民族英雄纪念志,收藏国难国耻史的中国大型民间博物馆,为中国收藏国难国耻 吹响中华民族英雄纪念的集结号,《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一书再掀国耻国难纪念潮,一个民间博物馆的理想,一本全新概念的馆书 ,连战 马英九 陈香梅 周梅森 矶崎新 张永和 王石 余秋雨 敬一丹 崔永元 陈鲁湘等各界名人联袂推荐之中国民间第一博物馆,中国抗战14年究竟有多少人被俘?谁都没有对此进行过统计!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四年间,战俘高达575万人,那么腹背受敌的中国战场呢?战俘——曾经被认为是人生不光彩经历的代名词,但在那样特殊的战争环境下,生命无疑弥足珍贵! 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71周年!中国人的国耻日。由中国成都建川博物馆推出,师永刚、刘琼雄编著、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一书在由上百名国民党与共产党抗战将士组成的抗战壮士广场上首发!历史在这一瞬屏住呼吸。虽然,我们曾无数次参观过同题材博物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到重庆博物馆大后方研究中心……每一位同胞的死亡都令我们心碎,但在抗战胜利63年后,我们可以正视慰安妇,却仍没有开始关注那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这样一座博物馆、这样一本书的意义,这无疑是其中的一部分,并由此我们开始了对整部著作的认识之旅。
媒体推荐 北京晚报:《国人到此,低头致敬》将建筑与馆藏一起说,封面白纸黑字,庄重且酷:国人到此,低头致敬。新书选了“七七事变”71周年前夕在壮士林前首发,烈日下还站着四位幸存的抗日战俘,此情此景,只能用两个字概括:震撼。

南方都市报:建川博物馆是樊建川先生创建、中国唯一收藏国难国耻的民间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英雄的纪念志。此馆以抗战、“文革”为主题,展出了200余万件藏品。《国人到此,低头致敬》就是对此馆的一次巡礼。

新京报:本书除了图文并茂地全方位介绍了建川博物馆的每个分馆与其令人动容的展品,更讲述了那些建筑与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就有容纳了上千名抗战老兵手印的纪念广场,在那里,扑面而来的重重叠叠的老兵之手,无声地凝集成一种慑人心魄的中华力量。

华西都市报:五位老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不屈战俘馆。一张张历史照片和文物勾起了他们对战俘生活的痛苦回忆,他们的眼角湿润了。樊建川感慨地告诉记者:“战俘访问战俘纪念馆,在人类战争历史上是一件奇闻。”

文汇报:(建川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收集了上千名抗战老兵手印的纪念广场,在那里,扑面而来的重重叠叠的老兵之手,无声地凝集成一种慑人心魄的中华力量。

新浪网:“也许就在你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就又有一位老兵已经走向凋零。”樊建川这样写道,“有一天,他们的身体离开,但他们的右手手印在透明的玻璃上与日月同光。”

科学时报:《国人到此,低头致敬》记述了一个人如何以私人之力建立起他对国家的苦难和耻辱、愤怒和悲伤的“纪念碑”;然而更重要的是它以笨拙而固执的姿势在提醒国人,对中华民族英雄,你必须低下头向他们表示敬意。
编辑推荐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背后的创作团队也是国内图书界的强强结合,由策划 “红色新概念”系列的《雷锋(1940-1962)》、《红军(1934-1936)》、《切?格瓦拉语录》的编著者师永刚和刘琼雄创意、编辑;由曾经引进并译介过《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著)和《负建筑》(隈研吾著)的设计师朱锷负责全书设计。
这《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出版后,因其异于寻常的表达方式,被媒体称为“有气质的创新的博物馆书”,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对于博物馆的表述方式,使《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中国建川博物馆聚落》有着一种史诗式的全景描述,也有着某种独特的精神。
连战、马英九、陈香梅、周梅森、矶崎新、张永和、王石、余秋雨、 敬一丹、崔永元、陈鲁湘等各界名人联袂推荐
中华民族英雄纪念志,收藏国耻国难史的中国大型民间博物馆;一个民间博物馆的理想,一本全新概念的馆书
全球21位著名建筑师联手设计,中国第一民间博物馆:刑同和、矶崎新、张永和、切斯特?怀东、王路、徐尚志、徐行川、李兴钢、朱竞翔、刘家琨、张毓峰、张雷、周恺、朱亦民、马国馨、项秉仁、彭一刚、程泰宁、朱晓光、林野、王天锡
读者群
1、对现当代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及研究者;
2、文物(尤其文革文物)收藏者及爱好者;
3、建筑类、设计类读者;
4、一般性读者。
目录
00 序

01 壮士
02 安仁
03 猛馆
04 右手
05 未建成
06 记录
07 旁证
08 未来
09 附录
……
序言


文摘 插图:

■粗陶杯的申诉
这个粗陶杯是一个“文革”中蒙冤的川籍抗日军人幸存者借杯诉冤,表明心迹的物证。茶杯的主人亲历抗战,却在1966年的“文革”风暴中蒙冤在身。回想八年抗战,九死一生,多年来他引以为荣的抗战经历,一夜之间变成了耻辱,他想不通,也无处诉,在那时的政治高压下,多数人不信任他,他只能悲愤写在这个陶杯上。正面写着:“我只记得八年抗战,我和日本作战,我的腿上中了一弹。”背面写着:“我坚决打到底,没有下火线!1966年9月15日。”

插图:

图片说明:中国壮士群像。站在中国的地图上,壮士们站在自己牺牲的地方,站在自己保卫的地方,摆放成兵马俑之阵势,上接秦汉之气。图中壮士有:邓小平、程子华、邓子恢、戴安澜、杜聿明、冯白驹、葛振林、关向应等。
图片说明:微笑的女战俘。成本华是在坚守和县城门时被捕的,当时她20岁。左边这张照片中,几个日本人从不同角度打量她,两位百姓,年老的无奈地把手拢在袖子里,个子高大的眼神更为关切、凝重。成本华本人是最镇定的,甚至有点笑意。在日军环视之下,能如此从容,实在是中国抗战女兵风范的标本。
后记 编后纪

建川有某种神圣担当。
此人天生放肆,自负于世。负责建筑二十世纪中国这段最惨烈最阳刚最国家最民族最史诗之博物馆。负责告知世人铁血战争男人绝地后生拔宝剑铸骊歌之豪壮中国血性。负责在商贾钱帛中行走之隐性刚烈隐藏俗世之艰试成真正大事。负责将自己的名字与国家留在历史的某一地段,某一时间,某一时空,某一世,某一点。
此为神圣。
建川晋人川性。兵士气。流气。勇气,猛气。鲁气、漭气。文士执宝剑之象杂陈。与人相交,速成好友,被其染者不计其数。被其事感动而泣者不计其数。多少胆雄之男儿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