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

2010-10-1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010077134/9787010077130
·条形码:97870100771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史

内容简介 两晋南北朝是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情况最复杂的时期,社会上各种矛盾交错纠缠,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合纵连横,《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在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微观考证和宏观论述的结合,对这一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现象如门阀的兴衰及背景、专役户与社会阶层的变动、田制的本质及其在本时期突出之原因的剖析,进行了一些新的阐述;重新审视了这段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其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影响。两晋南北朝又是一个分裂与动乱充斥的时期,但其最后趋向于统一与融合,不能不归于文化的强大力量。《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的重点在于注意到文化在历史演变中所起的作用。文化的影响虽常无形而迟缓,但深沉而不可抗拒,征服者总是被所征服者的较高文明与文化征服。作者还认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因为人们的利益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而且表现在精神上,所以民族与宗教的差别,往往成了这种利益冲突的特殊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西晋,短暂的统一
第一节 西晋建立与全国统一
第二节 一统天下后的社会隐患
第三节 从“八王之乱”到“永嘉之变”

第三章 门阀与东晋政治
第一节 司马氏南渡与东晋政局
第二节 门阀与门阀政治
第三节 移民与流民
第四节 社会阶层的分隔和“专役户”
第五节 从谈玄到玄学,社会演变中的思想轨迹
第六节 道教、佛教及民间宗教

第四章 十六国纷争与民族问题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及其在两晋南北朝的特点
第二节 十六国兴亡
第三节 苻坚南下和淝水之战
第四节 中西交通和北方两侧的边地形势

第五章 南朝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宋、齐、梁、陈更迭与“禅让”制
第二节 侯景之乱及其前因后果
第三节 在变动中形成的各种行政制度
第四节 “寒人掌机要”之背景
第五节 崇佛与灭佛,僧官制度及三教会通局面的形成
第六节 岭南、西南地区的经略

第六章 平城至洛阳:北魏皇朝的兴衰
第一节 拓跋鲜卑,一个游牧行国的兴起
第二节 北魏开国与定都平城
第三节 北中国的统一与开创性的政治体制
第四节 南北对峙下的北魏政治
第五节 均田制及本时期田制的沿革
第六节 迁都洛阳与孝文帝改革

第七章 东魏、西魏到北齐、北周
第一节 “六镇暴动”和北魏分裂
第二节 北齐、北周的建立与政权比较
第三节 就“府兵制”说魏晋南北朝的兵制

第八章 走向重新统一
第一节 南北交流、商品经济与一统观念的强化
第二节 法的观念与律法的进展
第三节 最具人文精神的时代文化
第四节 地域与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社会生活
第五节 经学的复兴及其背景
第六节 战乱中进步的科学技术
第七节 走向重新统一
索引(按音序为序)
(人名、地名、氏族名、国名、历史事件、典章制度)
后记
……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西晋,短暂的统一
第一节 西晋建立与全国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以“禅让”的方式逼使魏元帝曹奂将皇位奉献出来,建立了晋朝,是年定为泰始元年,他也就成了晋武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司马炎能当上开国皇帝,基业却是他祖父司马懿所打下的。公元249年,也就是魏嘉平元年,装病在家的司马懿趁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与魏帝曹芳去洛阳城南祭祀魏明帝的高平陵之机,突然关闭城门,借太后名义发动政变,尔后设计使曹爽交出兵权,再把他杀掉,并株连了一大批被指认为曹氏同党的文武官员,史称“高平陵之变”。从此司马家族开始把持魏朝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依次掌握政权。这期间还先后废除曹芳和曹髦丽位魏帝,最后立曹奂为帝,形同傀儡。公元263年,时以大将军秉政的司马昭发兵灭蜀。次年,司马昭晋爵为晋王。265年,讽魏帝命其“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等“皆如帝者之仪”。然而就在即将按礼制一步步完成受禅过程时,当年八月司马昭病逝,其长子司马炎在四个月后,经过一番形式上的礼让,终于“升坛受禅,告类上帝”,实现了以晋代魏的鼎革大业。
晋朝建立之后,武帝忙着完成以下大事。一是追尊司马懿等祖、父为帝,立皇后杨氏,封宗室为诸王,功臣为公侯,“其余增封晋爵各有差,文武普增位二等”。这是新朝开张所必须做的,让拥戴者都得到好处。
二是创建新朝各种制度:1,“改《景初历》为《泰始历》,腊以酉,社以丑”。2,改雅乐乐章词义,这和歌功颂德的具体内容相关。3,大赦天下,颁布新律。“凡律令合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言,六十卷,故事三十卷”,其“条纲虽设,称为简惠”,也使“海内同轨”。此外还命贾充等撰《晋令》四十篇。其中很突出二点:其一是有关官制的令特别多,除官品、吏员、俸廪等令外,还有专门的散骑中书、尚书、三台秘书、王公侯、选吏等令;其二是与战争相关的多,如军吏员、选将、宫卫、选杂士、军战、军水战,还有八个令全是有关军法的。前者是与官制的改革同步,后者反映了当时战事频仍的时代特征。4,“更定元会仪”。但司马昭于263年后“命苟顗因魏代前事”,“参考今古,更其节文”,再由羊祜等“并共刊定,成百六十五篇”,十五余万言的新礼,竟未能颁定。5,设立一些有别于汉制的职官。如将东汉的
……
后记 本书的写成,缘于人民出版社张秀平先生所给的一次机会。2006年夏.张先生正策划多卷本《中国历史》的撰写,其中《两晋南北朝史》一卷。本由韩国磐先生主笔,因韩先生此前不久去世,就找到了我。我那时《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一书正接近完工。所以很感谢张先生让我下一步有事可做。
“文化革命”结束后,我从一个技校“机械基础”课的教师直接考文科研究生.师从程应缪先生,学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史。学位论文写的是《魏晋南北朝劳动者称谓考释》。毕业留校后的前几年,兴趣还在政治制度史上,努力写了本《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因为当时研究这个方面的人不多。此后心有旁骛,把注意力转移到宗教上,尤其是佛教,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几乎每年都由我指导一年级中古史硕士生研读《资治通鉴》,总会涉及这段时期的历史,并产生一些心得,加上学问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我就承诺了人民出版社稿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把这本书写了出来。
在本书之前,已有多部“魏晋(或两晋)南北朝史”问世,撰者都是已故的大家或名家:吕思勉、王仲荦、劳斡、韩国磐、万绳楠等先生,他们都是我心仪的前辈。现在我重复这个断代史的题目,非敢心存超越,只是因为人心中的历史.犹如云雾中的山峦,如果角度不同的话,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