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

2010-10-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 去商家看看
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 去商家看看

 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209035761
·条形码:97872090357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作者从哲学角度论证"有性的"人的基本规定,由"性沟"的历史生成切入当代社会生活,从女性的历史性"缺席"谈起。论述了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沿革与异同。详尽分析了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作者简介 李小江。(1991一)女,江西九江人,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1991),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1 991)、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1992)、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1995)、日本御茶水大学性别研究所(2004)访问学者和特聘教授。曾主编《妇女研究丛书》、《性别与中国》、《性别论坛》、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等。主要著作:《夏娃的探索》(1987)、女性审美意识探微》(1989)、《性沟》(1989)、《走向女人》(1994)、《关于女人的答问》(1997)、《解读女人》(1999)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女性/性别研究的启蒙读物。作者从哲学角度论证"有性的"人的基本规定,由"性沟"的历史生成切入当代社会生活,从女性的历史性"缺席"谈起。论述了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的沿革与异同。详尽分析了女性/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目录
引言从女人的历史性"缺席"谈起………………………(1)
J"性沟"问题
J一1"性沟"的生成及其学术影响…………………………(5)
J一2"有性的人":一个新的哲学命题……………………(34)
J一3"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之由来……………………(40)
J一4"妇女解放"质疑:历史与现实……………………(56)
……
文摘 书摘
文字学中有大量研究证明,现代立法家庭与奴隶制几乎是同期发生的。典型的例子可以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看到。在研究专偶制家庭时,他注意到语源学上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家族(Family)一词的意义推断出它在拉丁部落中是晚近才出现的。family出自familia,familia含有famulus之意,famulus=仆从,因此famulus可能出自鄂斯坎语的famel,famel=seI"VUS,意为一个奴隶。从family一词的本意来看,它与配偶及其子女毫无关系,而是指在pater-familias(家族之父)的权力支配下为维持家族而从事劳动的奴仆团体。"④
马克思肯定了摩尔根的推论,认为"专偶制家庭要能独立地、孤立地存在,到处都要以仆役阶级(Domestic:Class)的存在为前提,这种仆役阶级最初到处都是直接由奴隶组成的"②。由此可以看出,父权社会的细胞虽说是父权家庭,但父权家庭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单纯的两性关系的转变,而是社会力量对自然力的改造。这种改造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战争并在战争中直接实现的。战争的直接参加者是男子。分配奴隶和管理奴隶成为战争的一部分,造就了一批奴隶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家长。最早的两性意义上的父权家庭,也许正是通过对女俘虏的占有和专有而实现的③。
早期父权家庭很大程度上与氏族内部的血缘组织并存,并在血缘社会的对偶婚姻制中直接脱胎而出。但它的出现,已经不单纯是自然进化(人和物的量的增加)的结果,而是超自然力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