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中医脉诊一点通

2010-10-1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医脉诊一点通 去商家看看
中医脉诊一点通 去商家看看

 中医脉诊一点通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451450/9787802451452
·条形码:97878024514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医基础入门系列

内容简介 《中医脉诊一点通》从知识准备、实践操作、积累升华、名医论脉、拾遗巩固五个篇章详细介绍了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发展,以及诊脉定位的方法、步骤、要领及入门的技术,对正常脉、病脉和28种脉象的主病、特征及鉴别进行详细的描绘,使初学者对脉诊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中医脉诊一点通》配以简明易懂的图解,形象生动,适合脉学初学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
作者简介 柳红芳,女,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40岁。200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2004年301医院分泌科临床博士后毕业。现兼任《中华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分会理事。“糖络并治糖尿病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中医分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总后勤部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甲状腺疾病,痛风及痛风肾,内分泌及风湿免疫病。每年都在社区、医院进行多场糖尿病专题讲座。
编辑推荐 《中医基础入门系列》之《中医脉诊一点通》一书从知识准备、实践操作、积累升华、名医论脉、拾遗巩固五个篇章详细介绍了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发展,以及诊脉定位的方法、步骤、要领及入门的技术,对正常脉、病脉和28种脉象的主病、特征及鉴别进行详细的描绘,使初学者对脉诊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中医脉诊一点通》适合脉学初学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
目录
第一篇 知识准备篇
一、什么是脉、脉象、诊脉
(一)脉
(二)脉象
(三)诊脉
二、中医脉诊是怎样起源,又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
(一)起源阶段
(二)脉诊的形成阶段
三、脉象是怎样形成的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其他脏器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四、脉诊的基本原理
五、中医诊脉为何能辨病,又有什么临床意义
1.判断病位
2.判断阴阳盛衰,证候寒热
3.判断邪正盛衰,病症虚实
4.推断疾病的转归预后

第二篇 实践操作篇
一、如何掌握诊脉的方法
(一)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
2.三部诊法
3.寸口诊法
(二)诊脉时应遵循哪些方法步骤
1.时间
2.体位
3.指法(布指)
4.举按寻
5.平气息
6.诊满五十动
(三)诊脉时需要掌握的要领
1.胃、神、根
2.六字诀
3.察独
4.位数形势
5.人迎气口诊法
6.区别阴阳逆顺
7.知常达变
二、脉诊的入门技术
1.察至数
2.察脉位
3.察脉体大小
4.察脉体长短
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
6.察脉律
7.察脉的流利程度
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
9.察脉的力度
10.察特殊脉形
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
12.察脉的更代
13.察革脉
14.察独
15.察胃、根、神
[附]最实用的操作方法——“持脉轻重法”
(一)总按
1.定位
2.布指
3.测至数
4.确定诊脉指力
(二)单按
(三)复按

第三篇 积累升华篇
一、脉象的要素构成
1.脉位深浅
2.脉势强弱
3.脉形粗细
4.脉形长短
5.脉搏速率
6.脉搏节律
7.脉管紧张度
8.脉搏流利度
二、古往今来人们对脉象的表述
(一)指压一指感趋势图
1.脉位浅深
2.脉力强弱
3.脉势虚实
(二)脉宽图
(三)脉长图
(四)脉波图
三、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主要有哪些特点
1.胃
2.神
3.根
(二)正常的脉象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1.四季气候
2.地理环境
3.性别
4.年龄
5.体格
6.情志
7.劳逸
8.饮食
四、怎样辨别病脉
(一)根据脉的胃、神、根进行辨别
1.脉有胃气即有神
2.脉有力为神
第四篇 名医脉论篇
第五篇 拾遗巩固篇
……
序言 脉诊又叫切脉,脉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脉诊的书籍浩如烟海,从古至今言脉论脉者不胜枚举。但有些文字艰涩难懂,有些理论高深,初学者往往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有感于此,我们翻阅了大量脉学论著,收集并整理出切合临床实际的脉学资料,精心撰写,合理编排。我们以目前比较公认的《濒湖脉学》为蓝本,从脉学的基本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用浅显的文字解释《濒湖脉学》中的诗文,并配合大量图形、表格,便于初学者理解掌握,同时结合现代脉学研究进展,与现代临床运用相联系,使本书更加实用。适合于脉学初学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盼前辈及同道们能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文摘 第一篇 知识准备篇
一、什么是脉、脉象、诊脉
(二)脉象
【入门解读】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一般包括脉位的深浅、脉体的大小、脉的张力、频率、节律、幅度、流利程度、气势以及有力无力等方面的变化。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因此,学习诊脉要多练指感。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力量和形态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同时亦必须加强理性认识,只有从理论上掌握各种脉象的要素,再结合切脉的经验,才能比较清楚地识别各种不同脉象。
【古书浅读】
在《脉经》以前,脉象没有统一规范,脉象名称多达近百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尚未命名的脉形。比如,火薪然、散叶、省客、九泥、横络、交漆、涌泉、颓土、弦缕等。
《脉经》统一制定了脉形规范,筛选出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这是脉学史上的第一次成功杰作,对后世脉诊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脉经》以后,历代脉书都是沿用《脉经》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虽略有补充,但未超出《脉经》的范围。
《脉经》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代表对寸口脉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二十六种脉象再加相兼脉,可以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
但是,现已证实,由于《脉经》的文义太深奥,表达方法难理解,后人并没完全弄清二十六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