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2010-10-0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去商家看看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去商家看看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63816550/9787563816552
·条形码:97875638165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论文文库

内容简介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内容为: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问题。消除老年贫困,保证老年人基本收入被许多国家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逐步提高老年人退休时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颐养天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刘苓玲,1971年生,重庆江津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专业,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自1993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经济评论》、《宏观经济管理》、《人口与经济》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理论与政策研究》。近年来,作者还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及《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专题研究工作。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07ASH008)的成果之一。
编辑推荐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论文文库之一。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_
1.4 研究方法、调查数据来源与本书结构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理论
2.1 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分析
2.2 老年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行机理
2.3 本章小结

3 老年保障系统的历史演进
3.1 历史演进中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
3.2 老年保障制度化的原因与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差异
3.3 老年保障制度变迁的经济学思考
3.4 本章小结

4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一)——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4.1 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立法的国际比较
4.2 福利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英国和瑞典为例
4.3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德国、日本和美国为例
4.4 强制储蓄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智利、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例
4.5 各国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4.6 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5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二)——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5.1 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模式分类
5.2 发达国家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5.3 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5.4 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5.5 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与经验
5.6 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6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三)——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6.1 健康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模式
6.2 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模式的选择
6.3 不同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模式的效果比较
6.4 各国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发展趋势
6.5 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老年健康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7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1 城镇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2 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3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系统需求主体的实证分析
8.1 中国老年人口的一般考察
8.2 城镇老年群体收入与养老保障基本情况考察
8.3 农村老年群体收入与养老保障基本情况考察
8.4 老年群体医疗保障的实证考察
8.5 老年社会保障系统需求主体行为分析
8.6 本章小结
8.6 本章小结

9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系统供给主体的实证分析(一):政府
9.1 政府对社会保障供给的意义——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9.2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以养老保险为例
9.3 政府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边界
9.4 本章小结
10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系统供给主体的实证分析(二):企业
10.1 企业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10.2 企业负担老年社会保障成本的意愿
10.3 企业负担老年社会保障成本的能力
10.4 重新界定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责任边界
10.5 本章小结

11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
11.1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主要观点
11.2 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11.3 一元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梯度发展与政策选择
11.4 本章小结

12 研究结论与前景展望
12.1 研究结论
12.2 前景展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问题。消除老年贫困,保证老年人基本收入被许多国家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逐步提高老年人退休时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颐养天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目前,对于老年保障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对各种制度模式的比较和经济分析上,把研究重点放在对转型时期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性的讨论上,却较少把目光投向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可行的路径选择的分析上。同时,大多数的研究都只是对老年社会保障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缺少将老年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地考察和研究,因而其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正是基于目前理论研究的这种局限性,刘苓玲将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选择的路径,并确定将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她根据自己在负责《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中的体会和新鲜感受,修改、充实和精炼形成了本书。
文摘 插图:


2 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理论
2.1 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分析
老年保障是一个由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交换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第一,从系统构成的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一是老年保障需求主体,即老年人;二是老年保障供给主体,在历史上出现的供给主体有家庭、社会组织与个人等。第二,从系统构成的客体来看,即主体指向的对象是老年保障资源,即能够运用的用以保障老年人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第三,从系统运行的方式来看,即老年保障需求主体与老年保障供给主体之间进行资源交换的方式,可以分为老年保障需求主体仅与个人之间的资源交换,老年保障需求主体与家庭之间的资源交换,老年保障需求主体与整个社会的资源交换。这就形成了养老的方式。第四,从系统两大类主体交换的内容看,则包括了各种物质交换与精神交换,具体有收入保障、照料与看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系统的构成如图所示。
后记 形成本书的基础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自2007年参与完成我的导师庹国柱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后,我又于2008年初再次加入到庹老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之中,并在这个项目中担任子课题负责人。此间我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更新与更加深入的研究体会,进一步扩展与丰富了我原有的研究内容。拙著即将付梓之际,3年的求学经历一一涌上心头,并且历历在目。
2004年9月,我从大西南重庆远赴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校埋头苦读,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给了我精神上的莫大鼓励,给了我学业上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给了我生活上的无私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庹国柱教授,是他把我招至门下,使我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领会他的学术思想。导师对待学生不但耐心、细心。而且十分关心,使我很快摆脱了对学习的怯懦感,尽情畅游在学术的海洋之中。导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胸怀博大,对事业有着一颗热忱和执著之心,这些品质对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将使我受益终身。我的论文是在庹老师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他不但指导了我的选题开题,还对我写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尤其令我感动不已的是,我把30余万字的论文初稿交给导师,导师用了整整20天才看完。当初稿重新回到我手里时,我看到几乎每一页上都有导师精心的修改与批注,让我既惭愧又心疼。我也要感谢师母张爱习副教授,感谢她对我生活上的许多关心与照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