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

2010-10-0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 去商家看看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 去商家看看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301162723/9787301162729
·条形码:97873011627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培文书系·社会理论新视角

内容简介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内容简介:前一中译本的译者张旭春文笔生动,善于整合意译,在十多年前没有网络搜索、身体理论也是初进大陆学界的情况下,译文质量已属难得。目前这个译本,每字每句都核对过原译本,奥尼尔修改的且不论(改写甚至重写的大约30%,越往后的章节比重越大),旭春兄对我自己译文的更正,至少与我对他译文的改动一样多。遗憾的是前一种更正现在的读者已经看不到了,这是必须申明的,我必须为此感谢先行者。有些地方我出于“社会学学科本位”(一个或许会让奥尼尔本人很恼火的说法),谨守我所认为的专业术语,也许反而不能达到原译本文字上的流畅或雅致。
编辑推荐 《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培文书系·社会理论新视角。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世界态身体
第二章 社会态身体
第三章 政治态身体
第四章 消费态身体
第五章 医疗态身体
第六章 结语:人类的未来形貌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提出了一套身体社会学(sociology of the body)的研究框架。我在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书《自饰门面的社会学》(O'Neill,1972)之后,开始讲授这方面的课程,但当时这块领域尚无定名。与此同时,身体研究迅猛成长,也让人不得不表明立场。为此,我明确提出,身体是一种拟人化制度(institution of anthropomorphosis)。在《身体五态》一书中,主要讨论的就是我们用来勾绘所处的宏微观世界的那些文化实践,它们表达/关联着(articulating)一套宇宙论体系,一种政治态身体(body politic),一个共餐性社会(commensal society),一种生产/消费经济/系统(economy),以及人体设计与器官移植方面的生物技术前沿。
维柯的《新科学》(Vico,【1774】1970)充满人文主义色彩,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适》(Freud,1962)则笔调忧郁地思考着被修复的“人”的形貌,我从这两本书中借取了文明化命题作为论证思路。我自己的身体研究的直接背景,就是在美加边境上体验到的20世纪60年代的那种身体政治(body politics)。当时我们正在通过欧陆的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来重新审视社会科学,而这里发生的诸般事件,似乎既在对这样的社会科学构成挑战,又在为它大唱赞歌(O'Neill,1974,1989)。同时我认为,依然有必要保留经典的秩序问题的那些宏大视角,从宇宙论的社会,到犹太-基督教的社会,并融人标志着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工作、消费、生死等方面的工业化秩序之中(Turner,1984,Shilling,1993)。
文摘 插图:


锁骨卫护着多贡人的生命力、人格与言语。在锁骨内蕴的水中,象征性的谷物才能发芽,根据个体在共同体中的等级、角色和活动,为其提供能量。在生产言说的时候,身体就像一个铁匠在打铁,两肺吸人呼出空气,心脏把水加热;脾脏就像铁锤敲打着胃,而肝脏则充当着铁砧;弯曲肠道磨碎食物与言语,取其精华,供给关节,以求身体强健。小舌代表着铁匠的铁钳,“夹住”言语送入口中,然后又引其出来。言说者在自己体内像一个铁匠一样,将言语铸锻成湿热的声音之后,还需要把这些声音转变成可以理解的言语。而赋予这些声音专门的、相关的特征的工作,就好像是在进行编织。嘴巴就像一台织机,编织着可以理解的言语,能够适用于多贡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场合、功能、角色和活动。颅骨和下巴上的神经堪比于前后摇杆,支撑着织机,也就是嘴巴。而牙齿就是织梳,舌头则是织梭,来回摆动。喉咙,确切地说是声带,就像织机滑轮,发出织机所特有的吱嘎声。小舌上下振动,宛如经纱;而言语本身便好似织工手中的纬线。说、听、说交替往复的说话行为,正如双手来回穿梭,脚板上下踏动,从而调整织线的高度。言语与编织相互交错,也反映在多贡人且歌且舞的轮替之中,通过高低音调、男女声线之间的不断转换,在男女两性之间进行着无尽的对话。就好像在织机的吱嘎声中,将多贡人的服饰、习俗和社群紧密编织在一起。
就这样,我们的祖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描绘了一个世界,自己则在其中占据了一份可以辨识的位置。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景仰古典文明及其留给欧洲的遗产,也正是因为同样一份创造冲动。在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文艺复兴的西方世界,在东方世界,在非洲和美洲印第安诸社会,拟人论思维都是绵绵不绝,这是一种对于我们的人性而言必不可少的普遍思维方式,我们完全有理由守护它。
后记 本书作者奥尼尔现为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社会学杰出研究教授,老先生涉猎广泛,心态年轻,思绪活跃,文笔灵动,产量属于老当益壮类型。此书英文版初版于1985年由康纳尔大学出版社推出,题为Five Bodies:The Human Shape of Modem Society;20年后,赛智(sage)出版集团于2004年推出了新版,题为Five Bodies:Re.figuring Relationships。辽宁的春风文艺出版社曾于1999年出版前者的中译本,更名为((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收入“阅读身体系列”。1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看到了后者的中译本。
前一中译本的译者张旭春文笔生动,善于整合意译,在十多年前没有网络搜索、身体理论也是初进大陆学界的情况下,译文质量已属难得。目前这个译本,每字每句都核对过原译本,奥尼尔修改的且不论(改写甚至重写的大约30%,越往后的章节比重越大),旭春兄对我自己译文的更正,至少与我对他译文的改动一样多。遗憾的是前一种更正现在的读者已经看不到了,这是必须申明的,我必须为此感谢先行者。有些地方我出于“社会学学科本位”(一个或许会让奥尼尔本人很恼火的说法),谨守我所认为的专业术语,也许反而不能达到原译本文字上的流畅或雅致。对于两种译本不一致之处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欢迎致信linran@pku.edu.cn。
回想十多年前,策划春风文艺这套“阅读身体系列”的周荣胜先生也曾经找过当时还在北大念书的我,我推辞了。不曾想今日会有如此际遇。比照此书的叙事,从最初世界态身体的基本一致,到最后医疗态身体的大幅改写,越到后面变动越大。不仅是对应现实的描叙,而且是扣合学界的理论,都有了相当的变化。20年前旧版中成页成页地讨论福柯的身体观,领一时之风气,而20年后的新版中这些已是踪迹全无。不过,在书中消失了的问题,未尝就等于真的泯灭在理论/现实的狂欢中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