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中国禅学通史

2010-10-0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禅学通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禅学通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禅学通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52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1235606
·条形码:97878012356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History of Chinese Zen Buddhism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禅学的历史进程,在学术上主要明确了一些重要观点:达摩禅学是中国禅的先驱,中国禅的正式出现是道生禅学,慧能禅学标志着中国禅的真正形成,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和践履规范的是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此后中国禅只是在如何体悟(方法)上兜圈子,在世界观上开辟不出多大的新意境,只是向儒、释、道三教融会的方向发展。到了近代,其主体人间禅学,是三教融会的最后归宿,也为中国禅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开辟出方向。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中国禅学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之七家禅学;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等。
作者简介 高令印,1935年生,山东省阳谷县。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以及厦门市佛教文化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等。曾任福建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获韩国“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福建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突出贡献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事迹载入国内外数10种辞传书中。主要教研朱子学、禅学。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迹考》、《闽学概论》、《李退溪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纲要》、《王廷相评传》、《厦门宗教》、《游酢评传》、《简明中国哲学通史》等10部。铭曰:忍己恕人,心安道在;忌贰笃实,功到事成
目录
自序
绪论
 一 禅之含义
 二 禅之分类
 三 中国禅之境界
 四 中国禅之文化价值
第一章 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
 一 如来禅
 二 祖师禅
 三 禅宗是中国化的产物
第二章 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
 一 罗什系
 二 措安系
第三章 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
 一 楞伽禅是梵华禅(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间环节
 二 楞伽宗与《楞伽经》
 三 楞伽宗系别
 四 重要楞伽师的生平和禅学
第四章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
 一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
 二 竺道生及其禅学
第五章 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禅宗的正式出现
 二 慧能及其禅学
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
 一 神会的生平事迹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
 二 立知见言说以见性
 三 佛性非边义即色
 四 顿悟渐修
 五 无念即莫作意
 六 传承问题
第七章 中国禅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
 一 以禅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义理体系和戒律规范是时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禅学
 三 百丈禅学
第八章 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七家禅学
 一 由内证禅到公案禅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点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
第九章 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
 一 由公案禅到文字禅
 二 主要文字禅师
第十章 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
 一 禅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禅(佛)儒一致
第十一章 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
 一 近现代禅宗概说
 二 佛法世间觉
 三 默照禅复兴
 四 禅净结合
 五 主要禅师
结语
附录一 楞伽宗和禅宗传法世系表
附录二 闽中禅门五宗源流表
附录三 楞伽宗和禅宗大事年表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