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 |
 |
|
 |
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71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100058087
·条形码:97871000580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知识的拱门》的目的在于对西方知识传统中关于科学知识的本性及其获得方式的主导思想作一个初步的介绍。这一工作并非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言而喻,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们不可能用几百页的篇幅作出令人普遍满意的全面论述。尽管如此,这项工作还是很值得尝试一下的。作者认为,由于人类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要稳稳地踏上知识历史这一阶梯的最初几级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对思想史作些简明的介绍。这样,《知识的拱门》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探明阶梯的最下面几级,使得他们今后攀登起来更轻松自如,而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劳而无功而搞得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目录 前言
第1章 古代传统
第2章 新科学的哲学
第3章 经验主义问题和新科学的哲学问题
第4章 事实与理论:赫歇耳、密尔和休厄尔以及休厄尔一密尔争论
第5章 19世纪的实证主义
第6章 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
第7章 新物理学及其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第8章 对归纳主义的反动:波普尔和否证主义
第9章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动力系统: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家们
第10章 结束语
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西方知识传统中关于科学知识的本性及其获得方式的主导思想作一个初步的介绍。这一工作并非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言而喻,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们不可能用几百页的篇幅作出令人普遍满意的全面论述。尽管如此,这项工作还是很值得尝试一下的。作者认为,由于人类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要稳稳地踏上知识历史这一阶梯的最初几级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对思想史作些简明的介绍。这样,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探明阶梯的最下面几级,使得他们今后攀登起来更轻松自如,而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劳而无功而搞得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感到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们采取这种讲解方式的原因。许多哲学教程或多或少都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这一课题。人们的研究都是从考察柏拉图的对话、洛克的著作或贝克莱、休谟等其他著名哲学家人手。但是通常人们所选的经典著作都是那些曾经提出过长期使人困惑的哲学问题(例如知识的本质、心物问题、上帝是否存在、善的本质等)的著作。相对于这些著作中所提出来的哲学问题而言,著作本身,特别是它们在知识历史之长链上紧密衔接的方式,则被认为仅处于次要的地位。
文摘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我们已习惯于区分用于特指个别实体的专有名词(如“珍妮”、“悉尼歌剧院”、“泰坦尼克号”或“英雄交响曲”等)和系指一类物体的名词(如“妻子”、“音乐厅”、“船”或“音乐作品”等)。后者是比较一般的词,它们意指或表示一些相似实体所组成的类,或其相应的概念。哲学家把它们称为“普遍概念”,以区别诸如“珍妮”、“悉尼歌剧院”之类的“特定概念”。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们马上会问:这些普遍概念或一般概念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我想到了我的妻子珍妮,那么在我所考虑的(真实的、有形地存在着的)人和我心中所有的关于她的概念之间有着一个对应的关系,而“珍妮”这个词就充当了联系此二者的媒介。但对于诸如“妻子”这样的一般概念而言,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没有有形存在的实体。“妻子”本身只是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人的集合或类,其中每个人都可以毫不含糊地被称为“妻子”。但是人们会问: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通过感官接触过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那么他怎样才能理解“普遍概念”呢?对于普遍概念,可不存在客体、词和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那些比“妻子”或“音乐厅”更抽象的词如“爱”、“美”或“正义”等,这个问题就更值得一提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从哲学上来考虑“普遍概念”呢?
后记 本书最初翻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顾彝翻译前言和第l一3章,蒋斌翻译第4-5章,郏斌祥翻译第6-7章,郑宇建翻译第8一l0章;郑宇建通读了手写译稿,并进行了统稿工作。2007年,顾彝再次通读了所有译文,统一了体例和译名,并纠正了原译文的一些错误。本译文所依据的1986年版中存在不少错误,1989年重印版中已经更正;顾彝根据原作者提供的更正信息,对译文再次进行修订。译者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同志们,使得本书得以出版。也感谢国家图书馆的姚蓉和她的同事们,他们帮助译者完成了排版等工作。我们还要感谢澳大利亚的顾雯女士和史迪小姐,她们帮助译者联系了出版社和作者,并解决了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