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极地跨越:北美洲篇

2010-10-0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极地跨越:北美洲篇 去商家看看
极地跨越:北美洲篇 去商家看看

 极地跨越:北美洲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3221356
·条形码:97875032213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极地跨越》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行为传播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共同组建摄制组,从南极极点出发,穿越整个美洲大陆,历时6个月,行程80000公里,最终到达北极极点,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地理大跨越。《极地跨越》一书不仅全面介绍了南极、北极和美洲大陆的地理、历史、古老文明、灿烂文化,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民族信仰以及社会现状,同时还有摄制组队员们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感受。

作者简介 亓克君,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探索·发现》栏目制片人。1989年以来,主要从事大型电视节目的创作与拍摄。其主要电视作品有《望长城》、《大三峡》、《解放》、《胜利》、《唐山地震二十年祭》、《科教兴国》、《澳门岁月》、《改革开放二十年》、《飞越神州》、《极地跨越》等。20年的电视生涯中,他有过许多辉煌的经历:第一次一个人用直升飞机航拍全中国,第一次拍摄中国第一部高清晰电视片,第一次用高清晰设备直播五十周年大典,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中央电视台电视人……他还荣获过多个全国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国际大奖,受到业内人士好评。



媒体推荐
极地跨越
《极地跨越》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行为传播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共同组建摄制组,从南极极点出发,穿越整个美洲大陆,历时6个月,行程80000公里,最终到达北极极点,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地理大跨越。他们不仅拍摄制作了142集精彩的电视节目,全方位介绍南北极以及美洲19个国家和地区,而且通过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向所到之处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宜传介绍了今日的中国,中国人今天的追求,成功展示了今天中国国家电视台的实力。《极地跨越》大型电视活动基本实现了节目策划之初的“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展示给世界”的宗旨。
《极地跨越》节目在中国电视史上,创下了地理探索节目的拍摄播出规模第一和播出效应第一的纪录,《极地跨越》摄制组是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中国电视摄制组,全组在多种复杂情况下,经受了各种考验,向全国电视观众,向所到各处的国家、地区,人民展示了中国电视人的实力和形象。
中国的电视事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和民族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已让全世界瞩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肩负着宣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同时也积聚了足够的实力来组织和实现《极地跨越》这样的大型电视探索活动。摄制组所行之处,到处都感受到世界人民对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敬重和
热爱。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我们电视人在《极地跨越》这样大型的跨国电视采访中,感受特别深刻
《极地跨越》的电视行为传播效应使它超越了电视节目的传统观念,即超越了作为电视作品的意义,实现了大型电视行为的多元传播效应。《极地跨越》从策划到制作播出,所有环节都突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极地跨越》不仅仅是一个电视作品,它更是一次大的电视行为,它体现的不是某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而是一个台的整体形象,是我们国家电视台大型电视行动的实力体现。我们的摄制组在技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当摄制组还在拍摄途中,他们拍摄的电视节目就通过卫星、海底光缆、航空快递等形式被制作播出了。观众在整个收视过程中同时热切关注着前方摄制组的行踪和状况,使《极地跨越》的行为传播超越了摄制组所行实地,而扩展辐射到了国内观众群,在收视点之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追踪点。这种互动的、多元的传播结果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在,伴随着《极地跨越》一书的出版,《极地跨越》精编版(即著作版)光盘也即将面世了。过去介绍南北两极尤其是南美各国的书籍较少,此书不仅全面介绍了南极、北极和美洲大陆的地理、历史,古老文明、灿烂文化,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民族信仰以及社会现状,同时还有摄制组队员们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感受。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大大丰富相关的知识库。
高 峰
2003年4月18日
目录

极地跨越摄制组行程示意图
美丽的哈瓦那
老人与海
今日古巴
古巴革命
……
文摘 书摘
科隆:自由贸易的天堂
科隆市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的入口处,是巴拿马的第二大城市。1855年,当贯通两大洋的巴拿马铁路落成通车,作为起点站的科隆开始成为一个繁华的都市,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益于巴拿马运河的修建,这里再次成为众多劳工和工程物资的集散地,科隆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在科隆市中心我们看到不少这些当年在这里修筑的劳工住过的房屋,这些房屋残破不堪,却见证了一代运河工人的辛酸命运。
这个被围墙隔绝于科隆的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世界第二大自由贸易区,也可以说是整个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天堂,自由贸易区为巴拿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很大的活力。1948年巴拿马成立了这个自由贸易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超前之举。
贸易区建立以后,巴拿马政府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扶持贸易区的发展,巴拿马政府对在这里从事贸易的公司不收取任何税收,他们只需要向贸易区管理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贸易区从最开始38公顷的面积,发展到现在的400公顷面积。全世界上大约有1500家公司在这里建立工厂,保税区、仓库,雇佣人员达2万以上。与这里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超过120个,成为整个中南美洲最大的货物中转站。科隆自由贸易区的进出口每年贸易总额达100亿美元,成为巴拿马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科隆自由贸易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外,这里的金融服务系统也是在拉丁美洲所仅有的。在自由贸易区里边,光外国银行就有一百多家,金融服务非常的迅速、周到,金融结算上速度非常快。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巴拿马国家虽有自己的货币,但市场上流通的全是美金,所以无论是出口商还是进口商,都很方便。
中国和巴拿马虽然至今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中巴之间友好往来却由来已久,中巴之间的贸易从上个世纪初叶就开始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巴拿马的贸易更快了。据统计,我国和巴拿马的贸易额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20亿美元,在我国向拉美国家的出口额当中,巴拿马占到第二位,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外贸伙伴。
科隆自由贸易区里从事商贸活动的主要是外国商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虽然华人经营的公司只占少数,但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不乏许多能人,他们的生意颇为红火。我们在自由贸易区里见到了一位中国商人,叫李光辉,他从1988年就开始在贸易区做生意,是最早来到巴拿马这个世界的”富矿”来淘金的中国人,现在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