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神似祖先

2010-09-2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神似祖先 去商家看看
神似祖先 去商家看看

 神似祖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0689292/9787500689294
·条形码:97875006892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视点文丛

内容简介 《神似祖先》内容简介:“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
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麻木,《神似祖先》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神似祖先》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作者简介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八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问题顾问。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
主要作品: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2006)
《消费的秘密》(编,2006)
《抵抗通吃》(2006)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都市的角落》《编,2002)
《信任论》(2001)
《轿车大论战》(编,1996)
《代价论》(1995)
《走出囚徒困境》(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1993)
编辑推荐 《神似祖先》:视点文丛。
目录
前言
第1章 阅读生物学的意义
第2章 说不完道不尽的达尔文
第3章 自然选择
第4章 性选择与炫耀
第5章 利己与利他
第6章 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第7章 交换的进化
第8章 有性繁殖与婚配制度
第9章 美感
第10章 适应与进步观
第11章 生长、衰老与生命周期
第12章 病、痛、苦难
第13章 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
第14章 威慑、欺骗、猜忌、笑
第15章 感官、情绪、理性
第16章 语言是本能
第17章 遗传与环境
第18章 驯化与文明
第19章 趋异、分工与生态学
第20章 领地、部落性与大型共同体
第21章 两种进化:生物与文化
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阅读生物学札记》的修订本。
内容的增添和观点的变化都是相当可观的。
《阅读生物学札记》共16章,《神似祖先》共21章。《神似祖先》添加了以下章节:
第6章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第7章交换的进化
第9章美感
第13章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
第15章感官、情绪、理性
《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字数按照电脑计算约13万余字,《神似祖先》18万字。
《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参考书目包含80多种作品,《神似祖先》130余种。
观点上也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本性是利己抑或利他的认识,对遗传与环境对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
《神似祖先》还呈现了一些笔者的独家观点——这当然是最令我引以为傲的。火与人类语言产生之关系的猜想,同性恋的根源,笑的功能,追求舒适与追求伟大之间的张力——是其中较大的火花。
文摘 第1章 阅读生物学的意义
一、一个伟大学科的两种影响
大约在36年以前,就是我17岁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容克,1966)。这本书讲述的是原子弹问世的过程。书中的一个情节令我记忆犹新。原子弹的产生有赖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理论物理学一连串的重大突破。那是物理学如日中天的时代。该书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天分很高又酷爱哲学的年轻人碰到了一位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听说他要学习哲学后,轻蔑地说道:“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懂物理学还能搞哲学吗?”以后那个年轻人真的皈依了物理学。我没有缘分学习起码的物理学知识,哲学或许可以算个半吊子,但是上述那个段子不知为何深深地刻写在我心中。
无独有偶。在我30余年后开始阅读生物学的时候,又读到了一个段子。一个早年笃信人类天性利他的年轻人接触到了威廉·D·汉米尔顿的思想。汉米尔顿是最先提出系统的“亲缘选择”理论,并否认无条件利他存在的可能性,在探讨人类天生是利己还是利他问题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生物学家。这个年轻人图驳倒汉米尔顿的思想,但找到的都是相反的证据。最后这位纯真的年轻人皈依了汉米尔顿的思想,开始与汉氏的合作。但或许是心理深层的感情冲突从来也没有平复,几年以后他自杀身亡。(Ridley,1996:19)我被这一凄美的故事深深地感动。
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之所以分别皈依了物理学和生物学,在于这两个学科方法论与哲学观上的征服人心的伟大力量。
我以为,一个伟大学科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拥有两种影响。第一种影响源于它自身的内容,即它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认识。第二种影响源自它的方法论和哲学观,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世界观。物理学曾经是这样的伟大的学科,而生物学正在取代物理学曾经占有的万流归宗的地位。一切迹象说明,这个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将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类的身体,同时它的深层的哲学观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思想方法。
二、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似特征
说到底,人不是天使,是动物;不是机器,是生命。人类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生命科学将比一切非生命的科学给予社会科学更大的启示。物理学曾经对人类的思想方法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只是因为物理学是科学中的先行者,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讨曾经领先于对生命现象的探讨。
举个例子。什么是个体?这个概念对于每一个搞社会科学的人,乃至于每个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可是我们该怎样定义它呢?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