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出版社经营管理

2010-09-2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出版社经营管理 去商家看看
出版社经营管理 去商家看看

 出版社经营管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3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506818476
·条形码:97875068184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编辑出版学品牌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出版社经营管理》内容简介: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以系为建制成立的第一家编辑出版学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办学形式最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北京市特色(品牌)专业。2005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遴选市级品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顺利入选。按照品牌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决定将本专业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编写一套系列教材。此系列教材共包括以下10本:《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计算机排版系统》、《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发行实务》、《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期刊出版》、《出版应用写作》等。
目前国内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不多,成套教材尤其缺乏。我们立足于专业教学,组合推出专业教师的系列教材,这既是对以往的教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的支持。同时,希冀此套教材将教学所得和业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做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使用和研究者参考借鉴相结合。
编辑推荐 《出版社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品牌专业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古代出版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的改革历程与现状
第四节 《出版社经营管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第一节 出版的概念及其功能
第二节 出版物及其构成
第三节 出版社的含义、类型及业务范围
第四节 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第五节 出版社的目标与社会责任

第二篇 职能管理篇
第三章 出版社的生产流程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生产流程和流程变革
第二节 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选题管理
第三节 出版社组稿与编审管理
第四节 出版社印务流程

第四章 出版社质量管理
第一节 图书质量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图书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 图书质量标准与质量监管
第四节 出版社与ISO9000质量体系

第五章 出版社营销管理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分析
第二节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第三节 出版物的产品与价格策略
第四节 出版物发行渠道管理
第五节 出版物促销策略

第六章 出版社财务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出版社的筹资与投资管理
第三节 出版物的成本核算
第四节 出版社经营状况的财务评价

第七章 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工作分析与设计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
第四节 出版社员工招聘与培训
第五节 出版社的绩效考核
第六节 出版社薪酬管理

第八章 出版社版权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版权管理概述
第二节 版权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第三节 版权贸易的概念与主要方式
第四节 涉外版权贸易的流程管理
第五节 出版社知识产权经营保护体系

第九章 出版社信息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信息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出版社信息资源的采集
第三节 出版信息化与数字出版
第四节 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节 出版社电子商务

第三篇 战略规划篇
第十章 出版社战略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 出版社战略环境分析
第三节 出版社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 出版社的战略评价与控制

第十一章 出版社组织设计
第一节 出版社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 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三节 出版社组织结构的集权和分权

第十二章 出版社品牌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品牌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出版社品牌规划与品牌建立
第三节 出版社品牌推广与品牌维护
第四节 出版社品牌创新与品牌延伸

第四篇 综合应用篇
案例一 探索企业化道路,实行集团化战略
案例二 人大社:自我扩张,内涵式发展
案例三 长江文艺出版社:创新制胜,管理先行
案例四 轻工业出版社的“《瑞丽》模式”
案例五 “时代传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立体化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以系为建制成立的第一家编辑出版学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办学形式最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北京市特色(品牌)专业。2005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遴选市级品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顺利人选。按照品牌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决定将本专业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编写一套系列教材。此系列教材共包括以下10本:《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计算机排版系统》、《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发行实务》、《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期刊出版》、《出版应用写作》等。
目前国内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不多,成套教材尤其缺乏。我们立足于专业教学,组合推出专业教师的系列教材,这既是对以往的教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的支持。同时,希冀此套教材将教学所得和业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做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使用和研究者参考借鉴相结合。
编辑出版学品牌专业系列教材的运作和出版,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品牌专业建设的立项,以及相关的出版资助。北京印刷学院领导和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的领导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出版系还专门成立了“品牌专业建设执行小组”,具体组织和实施教材的写作和审稿等工作,以确保此套教材能够顺利付梓。在此,对此套教材编辑出版过程中付出辛苦劳动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套教材的出版,也得到了作为出版者的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国出版科研所所长兼书籍出版社社长郝振省先生、书籍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刘伟见先生,对此套教材的选题规划、编辑出版进度安排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确保了本套教材的顺利出版,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出版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国家与社会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本套教材无疑会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和兄弟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从而使它更加符合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文摘 插图:


第一篇是基础知识篇,建议学时为6学时。包括两章,即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基本情况、我国出版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在这一章中还介绍了出版社经营管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第二章《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则重点介绍了本书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如出版的概念、出版社的概念与类型、出版物的概念及其构成、经营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内容,本章还介绍了出版社的经营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
第二篇是职能管理篇,建议学时为24学时,包括七章。其中第三章为《出版社的生产流程管理》,主要介绍了出版社的一般生产流程,对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选题管理、组稿与编审、印务管理和发行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了解出版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把握出版社工作的基本流程。第四章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重点介绍了在图书产品形成的每一个环节中,如何强化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第五章是《出版社的营销管理》,以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框架,从营销战略到营销战术,结合出版行业的特点,较系统地阐述了出版社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营销管理工作。第六章《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则主要介绍了出版社如何组织财务活动,以及如何处理财务关系,分别从出版社的筹资与投资管理、出版社的财务预算、成本核算、出版社经营状况的财务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七章重点介绍了出版社如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出版社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水平决定了出版社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本章把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熟理论引入出版社,对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的主要工作做了详细介绍。第八章《出版社的版权管理》充分介绍了出版社如何对其核心资源即版权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同时重点介绍了如何做好版权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出版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过出版社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和处理的活动过程。并从出版业务活动信息化、出版内容信息化以及出版社其他通常管理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前两篇总共安排30课时,内容涵盖了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后记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出版业和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已有50多所院校开办了编辑出版专业。这些专业的开办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略显尴尬的是,比较适用的有关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教材却为数寥寥。基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出版社经营管理》这本书。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特色:第一,紧密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图书产品的性质与其他一般产品不同,出版社与一般企业也在经营目标、经营方法、运作流程、效益评价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仍然有很多共性。无论从其战略管理、组织设计等有关总体布局与规划方面,还是具体的职能管理如流程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微观方面等,都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有共通之处,完全可以借鉴和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基于此,本书在每一章内容编写过程中,都注意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体系,运用到章节内容的组织和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去。第二,紧密结合出版业与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在参考出版业界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10多位出版社的高层领导审阅了本书的详细大纲,有一些章节还直接由业内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士进行编写。可以说,本书是业界与学界互动的结晶。第三,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理论认知特点。考虑到本书的读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另一类是从事出版社经营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因此,本书针对目标读者,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认知原理,对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全书分为四篇,包括基础知识篇、职能管理篇、战略规划篇和综合应用篇。其中基础知识篇和职能管理篇体现了对学习者所需要掌握知识的基本要求,战略规划篇体现了较高要求,综合应用篇则体现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习者学习本门课程的最高要求。
本书在大纲确定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尹鸿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社长贾杰、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邱菊生、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社长王爱平、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边彦军、成都时代出版社社长秦明、印刷工业出版社社长张羽玲等业内专家给予的诸多指导。
热点排行